日期:2022-06-17
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哀默默?
我国传统文化对“哀”这种情感态度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大哀默默,小哀戚戚。并且文学作品也基本上是按照这种审美心理来塑造不同层次的悲情人物的。那么,西方文学对此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人翁罗密欧在朱丽叶死后的绝望表现就典型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罗密欧原本是个性情温和修养极高的贵族青年,当他得知至爱朱丽叶死亡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陷入绝望和痛苦的深渊。但是,在他买了毒药到朱丽叶的墓地殉情而死的大“哀”之际,并非欲哭无泪,欲说无声,相反,他的绝望恰恰表现为情感起伏多变的言行举止。
首先,凶狠地恐吓仆人,无情地咒骂坟墓,用粗暴、烦躁的宣泄表达朱丽叶的死带给他的巨大打击。“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漫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这些极端有失贵族身份的威胁性话语充分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罗密欧已经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这句话中的怨和恨非常强烈,尤其是“无情”“吞噬”“馋吻”“索性”等词语,简直是恨屋及乌,泥土本无辜,但它却使有情人儿阴阳阻隔,再难聚首,因而也就变得面目可憎。
其次,决斗前,抑制悲伤,试图善意地劝走情敌(也是家族仇人),决斗后,又温情地安葬之,遂其心愿。面对帕里斯的出言不逊,罗密欧只是反复规劝:“快快离开我吧,请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也就是说,罗密欧尽管绝望,是一个自称“不顾死活的人”,但他并不想伤害无辜,即便是情敌和家族仇人,也是如此。“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等等话语则表现了罗密欧被迫杀死对方之后的一种不得已的心态,因为帕里斯已经成为他去见墓中朱丽叶的障碍。罗密欧并不想杀死任何人,但为了与爱人共赴黄泉,则不顾一切。
第三,憧憬墓地,愉快地与死亡订立“永久的契约”。在罗密欧的心里,葬有朱丽叶的墓穴不但没有阴森,没有可怖,而且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能够厮守在至爱的人的身边,即便是墓地,也是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了罗密欧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丈夫对妻子的由衷赞美,正是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也正是如此的用情至深,所以,令常人毛骨悚然的穴墓也为之生辉,所以死亡此时此刻是如此的让人心往神驰!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简析了罗密欧在心爱的人死去后所表现出来的绝望,这种绝望似乎并不是神情冷漠,也不是心灰意凉,更多的时候倒是一种强有力地张扬生命的个性。但是,罗密欧的烦躁野蛮,忍耐宽容和快乐幸福都是非正常的反理智反常态——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贵族青年怎么可能对忠心耿耿于自己的仆人讲如此狠毒的话,而对待情敌和家族仇人又是如此的宽容和忍耐?这不是亲敌仇友么?再者,生命如此珍贵与短暂,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怎么会向往墓地,渴望死亡?总之,文章正是通过充分展示罗密欧在巨大打击后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和心理的复杂纷乱所外化的一言一行来描述他的绝望,这虽然与我们东方“大哀默默”的审美情趣有着较大的差异(当然也有共性的地方,另述),但它同样淋漓尽致地把罗密欧对朱丽叶的一腔真情表达了出来,而且,还成为千古绝唱。也可以讲,这正是需要我们细心领悟的西方文学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独具匠心的地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