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15

这是《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朗读课文,并感受人物形象,把握其个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纠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战争,同学们都会想到硝烟弥漫,流血牺牲,激烈的厮杀……这样的场景。但是《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由此可见,谋略与口才的重要性,正所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来感受“三寸之舌”的巨大作用。(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中的“传”不是传记的意思,这里的“传”是古代解释或注释经文的文字。一般认为《左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作者为左丘明,所以又称《左氏春秋传》。题目中,要求大家掌握的,烛之武是郑国的大夫,“师”是军队的意思。“退”在这里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撤退”。题目的意思是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

  三、诵读

  1.单读。找一名学生朗读,要求是“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八个字,其他同学听,并指出读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师总结;我们诵读文章,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同时,也要做到声情并茂,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并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这种情感。

  四、翻译

  我们看,一个郑国的大夫与虎狼之师的秦国对比,力量悬殊,充满悬殊啊。那么,一个郑国的大夫怎么能够使强大的秦军撤退呢?师生一块深入文章中,探寻答案。

  1.师生一起品读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这一段,看一看烛之武见到秦伯后,究竟说了什么话,能让秦伯撤军?

  先来疏通文意

  师投影译文,让学生指出翻译不准确之处。

  学生指出错误,翻译存在且学生可能指出的问题有:

  ①“郑国既然知道就要灭亡了”中的“既”应该译为“已经”。

  ②“而且您尝试给予晋惠公恩惠”翻译不准确,“尝”应翻译为“曾经”。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翻译不对,“厚”和“薄”这里应该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变得雄厚”“变得薄弱”这句话应该译为“邻国的实力变得雄厚,您的实力变得薄弱了”。

  ④“晋国,有什么能让他讨厌呢?翻译不准确“厌”是通假字通“魇”是“满足”的意思,不能译为“讨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用问题带动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进行把握,并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薄弱。

  尝——曾经

  既——已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人物对话的语言特点。

  2.学习烛之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把握烛之武的个性形象并学习其优秀品质。

  2.了解烛之武的劝说艺术,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五、品读“劝说艺术”

  1.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打动秦王的?

  明确:

  烛之武站在秦伯的角度说话,是着眼于秦的利益,从现实、历史、未来几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分析。有三个表示假设的句子可以看出烛之武是站在秦伯的角度说话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ƒ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着眼于秦的利益,进行了假设,态度诚恳,旨在感动秦伯,引起他的思考。在关涉到秦的利益时,烛之武在替秦伯着急,他是怎么说的?

  2.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反问句。

  明确: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ƒ夫晋,何厌之有?

  这些都是围绕晋国说的,烛之武指出利弊,很自然的将矛盾的焦点转到晋的身上,动摇了秦国攻打郑国之心,也瓦解了秦晋联盟。烛之武用了三个表示假设的句子和三个反问句,让秦伯感受到了烛之武的诚恳和热心。

  3.概括烛之武的劝说逻辑。

  烛之武知道自己深入不测之强秦,进行游说,必定凶多吉少,所以劝说必须讲求技巧,才能不辱使命。

  我们来概括烛之武的逻辑:“亡郑”等于“陪晋”,“陪晋”等于“害秦”等于“亡秦”。由此可得,“亡郑”等于“亡秦”

  烛之武抓住秦伯的心理,打动了秦伯,说退秦师。

  4.背诵这一段。

  六、品读烛之武形象

  师说出故事中的一个小情节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回答,

  1.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夜缒而出”前去说服秦伯退兵,表现了烛之武深明大义,敢于冒险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2.强秦账内,他面对强敌,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仅凭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巧妙的外交辞令,最终达到了目的,表现了他机智善变的“辩士”形象。

  【课堂小结】

  这堂课,主要进行了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课文中的一些描叙性的句子中,我们完全可以把握住烛之武的个性特点。

  【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敢于冒险

  不卑不亢机智善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