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这是《黄山奇松》课文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山的美景,领略黄山的奇松。
2、出示课题——《黄山奇松》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习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 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当堂检测
说说《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具体写了哪几棵名松,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他们的形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