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文一共七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文章勾勒了民族英雄大义凛然、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辉形象——林则徐。他有着一颗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热忱,体会林则徐的凛然正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保卫祖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销毁、监督、罪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要素串连法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品的种子。
4.了解鸦片销毁的过程,尝试运用“先……接着……再”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重难点分析:
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鸦片销毁的过程。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保卫祖国。
3.用要素串连法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有关林则徐及鸦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内容,用要素串连法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1.师:(播放录像)一百六十多年前,英国向我国走私大量鸦片,妄想通过这种方法侵略中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一时间,中华大地上鸦片泛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2.引入:正是亲眼看到了鸦片对同胞的侵害,林则徐挺身而出,上书当时的皇帝请求下令禁烟,才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虎门的海滩上,看看那壮观的一幕吧。(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录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性。】
二、自主识字,读通文本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留意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3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助识字。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注意以下字词,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字音:“则”是平舌音;“程”、“潮”、“臣”都是卷舌音;“程”、“通”是后鼻音;“差”、“恶”、“禁”是多音字。
字形:“通”里面的点不能丢;“历史”的“史”不能写成“吏”。
3.朗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对于识字快与读书好的个人、小组要有相应奖励。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汇报交流: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找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把这四个要素串连成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四要素法”在前面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次的概括主要内容,主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
四、复述课文
1.认真读“学习单”上的“温馨提示”,练习复述。
温馨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梳理文章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销烟前人们
林则徐
销烟的过程
销烟的意义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试着按照上面的思路复述课文。
3.学生展示汇报。师生对学生的复述给予评价和鼓励,并适时为小组赋分。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因此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要素串连法),鼓励学生自主去完成。】
五、盘点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可以是字词方面,也可以文章内容方面。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掌握。】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单”上的“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实践与练习,又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