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学情设计

日期:2022-06-14

这是《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学情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送》选自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都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意义。

  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经验。但阅读文言文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本篇《送》作者宋濂用现身的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好学,字里行间贯穿着宋濂对马生的厚望,感情真挚动人。但由于学生没有宋濂的读书求学体验,而且文本语言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所以学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序”这种文体;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熟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训练,提高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积累字词,解决疑难点,把握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意志,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入一: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导入二:由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成语图片,让学生讲给大家听。)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第一版块:意会——言传

  1、指导学生运用“五读法”,即“读标题、读引言、读课文、读注释、读练习”自主学习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部分疑难点。

  (三)、第二版块:落实——巩固

  1、检查自主学习效果,师用PPT幻灯显示:

  ①注音:嗜学 加冠 叱咄 俟其欣悦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②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③一词多义:

  之 以

  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走送之(代词,指“书”)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介词,因为;以:把,介词)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以衾拥覆(介词,用)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同上)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④古今词: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汤汁)

  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

  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假期)

  ⑤词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用,腰佩、挂; 手自笔录 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3、师配乐朗诵课文,师生总结诵读要领、方法。

  4、生齐读课文。

  (四)、第三版块:深入——探究

  Ⅰ、活动一:设计主问题。说明:此环节也可请学生在前面初步阅读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归纳。

  1、学生问题:可能有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从“走”、“稍”二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学习态度?②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从师方式?③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生活之苦”有何好处?

  2、教师问题:①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②文中有好几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找一找,体味他们的妙处?(教师适时出示课文删节部分)

  ③学习完这篇课文,你获得哪些启示?④

  Ⅱ、活动二:“苦与乐”——宋濂、马生访谈录

  主持人一名、宋濂扮演者一人、马生扮演者一人。提醒主持人注意设计好访谈台词、问题。

  说明:此活动设计意图是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以及联系自身,树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挫折等。

  (五)、第四版块:背诵——积累

  活动设计:竞背比赛

  1、自由试背;2、挑战背;3、集体背。

  (六)、作业布置:1、小练笔:给宋濂的一封信

  (七)、板书设计:略

  附:课文删节部分:

  今虽耄老⑴,未有所成,犹幸预⑵君子之列,而承⑶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⑷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⑸日有廪稍之供⑹,父母岁有裘葛⑺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⑻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⑼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⑽之卑⑾,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⑿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⒀甚称其贤。余朝京师⒁,生以乡人子谒余⒂。撰长书以为贽⒃,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⒄。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⒅也;诋⒆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⒇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⑴〔耄老〕年纪大。⑵〔预〕参与。⑶〔承〕承受,接受。⑷〔过〕超过。⑸〔县官〕这里指朝廷。⑹〔日有廪稍之供〕天天有米粮供给。廪,粮仓。稍,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⑺〔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⑻〔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⑼〔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⑽〔天质〕天资,人的智力。⑾〔卑〕低下。⑿〔君则〕马生的字。⒀〔流辈〕同辈的人。⒁⒁〔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⒂〔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浦江县和东阳市在明朝同属金华府,所以说是同乡。谒,拜见。⒃〔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⒄〔夷〕平和。⒅〔志〕意愿,心愿。⒆〔诋〕诋毁,诬蔑。⒇〔骄乡人〕在乡人面前炫耀。

  参考译文: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谈论事理,言辞温和,脸色和悦。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