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8、三顾茅庐》教学案导学案

日期:2022-06-14

这是《8、三顾茅庐》教学案导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

  2、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体会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板书:刘备)胸怀大志,迫切地希望得到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他两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但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去,终于如愿以偿,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的呢?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说说!

  (板书:诚心诚意)

  3、刘备对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细体会。

  二、精读,感悟刘备形象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争取找得又全又准。

  2、画好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画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画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3、交流: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①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谁来做张飞嚷一下?从这个嚷字我们可以读出张飞这时候什么心情?(很生气) 他为什么生气?一起做回张飞大声地嚷一下!

  ②张飞本是为大哥着想,想让大哥少跑一趟,但刘备听了却很生气,他生气的又是什么呢?男生读。 追问:刘备生气的是什么?(张飞对诸葛亮的无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诚心)

  ③同学们,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但此时刘备却为了一个乡野村夫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 自练对话。

  ④一二组读张飞的话,三四组读刘备的话。

  是呀!捆得来诸葛亮这个人,可捆不来他的心哪!张飞不懂,可刘备知道。

  还有吗?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

  请大家再轻声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词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和尊重?

  交流中相机引导:

  ▲ “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刘备为什么要下马步行?

  (补充:古代对地位高或特别尊敬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刘备在半里多路处就下马,诸葛亮能看见吗?(不能)不能看见仍下马步行,可见刘备是真心真意尊敬诸葛亮。

  ▲“轻轻敲门”:读中体会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礼貌。

  连敲门声都轻轻的,流露出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呀!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为什么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怕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事)

  ▲“恭恭敬敬”:

  ①“恭”字下面部分其实是“心”。读词“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呢?

  ②读到这个词你好像看到刘备怎样站着?全体起立,你们做回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给老师看看。想想怎样的神情,怎样的姿势可以充分体现你对别人的尊敬。

  (补充:古人在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特别尊敬的人面前不仅会流露出庄重、谦逊的神情,而且站立时会略低头微弯腰。刘备对诸葛亮无比尊重,就流露在这看似平常的“恭恭敬敬”中。)读恭恭敬敬

  ③刘备是皇叔,是统帅着几千人马的首领,而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平民百姓而已,但刘备却是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

  当时刘备已47岁,诸葛亮才27岁,长辈对晚辈其实不用那么尊敬的,但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等候,刘备真的非常诚心哪!

  ▲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连台阶都没上,可见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

  ▲轻轻地走进去:刘备很有礼貌,怕打扰诸葛亮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①看看刘备这一站站了多长时间?“半晌”是多长?(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个时辰”又是多久?(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加起来起码站了三四个小时,近半天时间哪)

  ②描述情境,相机引读:

  读了这两个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隆中草堂前那感人的一幕(配乐):早春的隆中,春寒料峭,诸葛亮在草堂温暖的榻上午睡,而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半小时过去了, “刘备还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张飞在门外看看没有动静,探头一看,呀大哥恭恭敬敬地站着,而诸葛亮还躺着没醒,不由得火冒三丈,冲进来嚷着要到屋后放火,看他起来不起来!刘备急忙把张飞拦在屋外,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刘备仍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两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旧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三个小时过去了,刘备依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③刘备恭恭敬敬地站了这么长时间,足可见刘备的诚心诚意。

  ▲“快步”:一见诸葛亮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从“快步”你又体会到什么?(很兴奋,特别急切)

  自读,读出刘备的诚意和尊重。配乐齐读。

  4、指导背诵第三节中写刘备的语言

  ⑴这部分内容我们不但要读好,还要争取能背诵。我们看看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这样先理清顺序,背起来就能有条有理。(相机板书: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恭敬等候 快步走进)

  ⑵学生读读背背

  ⑶师生合作背诵“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

  刘备乃大汉皇叔,一方诸侯,有身份有地位,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可47岁的他却对一个只有27岁、当时只是一介草民的诸葛亮恭恭敬敬,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等诸葛亮醒来才拜见。看来,刘备渴望诸葛亮这位大贤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这一份诚心诚意足可以感动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名《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他说(配乐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你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得到的是什么?(诸葛亮的感激)是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刘备赠我情哪!

  过渡:那诸葛亮是怎样帮助刘备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

  三、略读,感悟诸葛亮形象

  1、交流: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是“茅塞顿开”呢?读读后面半句话。

  (2)“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告诉我们“茅塞顿开”是一种什么感觉?(一下子明白了)

  (3)刘备原来不明白什么?(群雄纷争,我想统一中国,可是我很弱小,怎么办?)

  (4)于是,(引读:诸葛亮分析了——)

  有人说:“书生论武事,大都纸上谈兵。”可是诸葛亮却说得头头是道,当时的天下(出示群雄割据图),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逐步统一中国。看(出示三国鼎立图),这就是刘备后来建立的“蜀汉”,它与魏、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诸葛亮的这番话使得刘备茅塞顿开。

  读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刘备是什么?(鱼儿)诸葛亮是什么?(水)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鱼儿离不开水,刘备离不开诸葛亮)

  是呀!再大的鱼,没有了水,又有什么用呢?

  (2)补充: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打了不少胜仗,实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你们知道有哪些胜仗?(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支箭;火烧赤壁:诸葛亮借来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巧设空城计,只用二千五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精兵;还有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

  (3)这真是——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真是一个 旷世奇才 呀!(世上无人能比的奇才呀!)读好这个词。

  (4)有了诸葛亮,刘备真是如鱼得水,能不高兴吗?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心情。

  2、初步感悟借景喻人的写法

  (1)复习背诵: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写隆中秀丽景色的一段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片美丽的景色。

  (2)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景色秀丽宜人。”

  现在你再读读,看看除了写景色秀丽,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用意?

  (3)交流中点拨、总结:是呀,诸葛亮就像等待机会腾飞的卧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青松、溪流和翠竹也象征着诸葛亮高洁的品格。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秀丽的景色。

  四、总结:

  1、同学们,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心,邀请到了一位千古奇才;“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不仅打了很多胜仗,而且最后辅助刘备建立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鱼得水创大业,

  孔明幸会明主出山辅佐大展宏图扬美名。

  五、作业

  短期作业: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长期作业:在一个月内读少儿版《三国演义》读一读,搜集诸葛亮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语言

  8、三顾茅庐 轻轻走进

  恭敬等候动作

  快步走进

8、三 顾 茅 庐

  ——学 生 导 学 案

  我的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清层次的基础初步背诵第三自然段。

  2、结合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体会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我的学习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

  我的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法提示:

  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用_和﹍,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

  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看拼音,写词语

  tǒnɡ yī zūn zhònɡ fēn xī fēn fu jīnɡ xǐnɡ tǎo lùn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矛( )尊( ) 塞( )

  茅( )遵( )赛( )

  3、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冈(ɡānɡ ɡǎnɡ)同榻(tā tà) 半晌 (shǎnɡ xiǎnɡ) 茅塞顿开(sè sāi)

  4、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盘点·反思

  学习生字和词语,我已经养成的习惯有:

  □预习课文时自主地抄写词语和理解词语。 □对多音字格外注意。

  □写字的时候,常常联想跟这个字同音或形近的字,通过这样的方法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细读全文,体会刘备的神情、动作,走向刘备的心灵深处,细细品味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1、(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同诸葛亮见面。

  ▲ “下马步行”“半里多路”

  ▲“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快步”

  3、我要在课文中批注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体会。

  4、我还要批注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在日记本里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阅读

  原著中对卧龙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屏幕显示):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低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簧交翠。这段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如原著中诸葛亮的草堂有副对联: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副对联对刻画人物有用吗?

  又如原著中诸葛亮醒来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首诗又有什么含义呢?

  去读原著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相关链接

  空 城 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