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牛郎织女》公开课教学实录

日期:2022-06-10

这是《牛郎织女》公开课教学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写了什么

  预学

  齐读《秋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叶圣陶改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课前读了吗,老师给你们留了几个预学的点,出示预学单:1、搜集《牛郎织女》相关资料或查阅相关天文资料,了解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相关内容。

  2、了解民间故事在写作上的特点,说说《牛郎织女》体现几处。

  师:学贵有疑,说说你读了故事的疑问?

  生:为什么王母娘娘狠狠推这两个孩子?

  生:为什么牛郎对老牛很好?

  生:为什么要拆散牛郎和织女?

  ......

  师:有些问题老师知道,有把预学的内容作为学习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能解决多少解决多少,如果生成了新的问题也可以讨论,开始。

  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聊聊吧。

  生: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织女来到人间?

  师:织女是什么样的人?很有好奇心。

  生:为什么喜鹊可以大桥,因为它是民间故事,所以可以。

  师:说到了故事的题材,民间故事的特点是——

  生:大胆的想象,超越现实。

  生:为什么在树林里相识?

  生:为什么王母娘娘会趁牛郎下地干活的时候去抓织女?

  师:这是一个好问题。

  生:为什么牛郎与织女一见钟情有点太简单了,我们现在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有地位,织女是不是太轻率了?

  师:这个问题先放在这。

  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么?

  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

  (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生:主要有牛郎、织女。(板书:牛郎织女)

  师: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

  生: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板书:王母、老牛)

  师: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自然地谈到:还有“喜鹊”)。

  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板书:哥嫂)

  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师:(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将以上“人物”板书。)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来,聊吧!

  生: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

  师: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

  生: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引导全班同学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师: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

  生: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笑声)

  师: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

  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

  生: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一起说出),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

  生: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

  生: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

  师: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联系你六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

  生: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

  师: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

  生: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

  师: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

  生: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掌声)

  师:你的发现有道理。我在农村长大。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的挺美满。”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

  师: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板书: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学生读:美满)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

  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朗读课文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的不好,因为第一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的热,冬天非常的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而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

  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我再谈谈牛郎和他丈母娘王母娘娘的关系。(笑)王母娘娘是个第三者,她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发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师:先比比牛郎。让我们看看关于牛郎和织女相识的另一种版本的描写。(课件:这是一个()的牛郎。)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叶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心眼好,憨厚的牛郎形象。你看这个版本的描写:“牛郎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牛郎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这个牛郎也太没有礼貌了。

  生:他与叶老文中心地善良的牛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牛郎,有些鲁莽,有些迫不及待,对织女好像是一厢情愿。你想,要是别人抢你衣服你愿意吗?

  生:我觉得别人文章中牛郎,是挺会耍心眼的牛郎,挺狡猾的,他为了让织女留下来,而抱走了她的衣裳,古时候如果男的喜欢这个女子,就把她的衣服偷来,这个女子呢,就得嫁给这个男子。现在看一点也不舒服。我要写一定把牛郎写得绅士一些。

  师:当然,每一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不同,所编的故事不同,不同读者的感觉也不同。叶老的原文关于牛郎和织女相识的,是这样写的。(课件:“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

  生:文章写了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但没具体写牛郎是怎么认识织女的,让我们有了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他们两个的相识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这时,我们对牛郎就有了一种好感。

  师:或者说美感。也许这样写,正如你说的,通过想象我们能够获得快乐。阅读的快乐,也许就在于在想象中,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进入空灵荡漾的世界。

  师:再比比织女。再选一段,你们聊聊这位织女吧。(这是一个()的织女。)

  生:在我眼里,织女应该师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的。再看看这个版本对织女的描写:“织女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奔向牛郎。”(大笑)

  生:我觉得她心里面非常爱牛郎,开始还有一点腼腆,但过一段时间,她就开始向牛郎大胆的表白。总之,还是挺大胆的。

  生:这个织女,第一天偷看,第二天大着胆子看,第三天微笑,第四天就向他点头,第五天端自己家的东西就跑,第六天还把自己家的东西偷出来,第七天跟着牛郎就走了,她这可是私奔呀。和过去形容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真不一样。

  师:过于奔放、开放,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突然说声:“牛郎我爱你”。当时一听这话,憨厚的牛郎啊,当场,晕了!所以,即便是民间传说,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笑)

  生:是啊,怎么能是这样的一位织女呢。古代妇女一般都要端庄贤惠,含蓄内敛的。在叶圣陶老爷爷的文中,织女怎么漂亮,有什么样的举止,都没写。这样,让人想象的织女特别美好。

  师:看来,有些地方,该细致描写就需要细致描写,该要留白,还必须留白。比如关于织女,你们看,课文从头到尾,织女就讲了一句话——“快去找爸爸!”

  生:这句话很简单,却看出织女对牛郎是十分信赖的,否则就不会让孩子去找爸爸了。

  生:这表现了她对牛郎的忠贞,遇到困难,心里想的就是自己的丈夫。

  生:她一是为了孩子着想,让他爸爸保护他们。第二,是像刚才那位女生讲的,也是对牛郎的一种信任,认为他能保护好孩子,他能救出自己。这就像过去说的“丈夫是女人的天”。

  师:当织女被捉回天上的危急时刻,她对孩子说的却是这样简单朴素的话,尽管织女自己是个神仙,本领也比牛郎大得多,但这样的一句话,足以表明她把自己的丈夫——牛郎,看作了家里的顶梁柱。多么本色的语言,但却正应了那句“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

  师:最后比比对王母娘娘的描写。这是叶老对王母娘娘的一段描写,教材把它删掉了,我把它拿了上来,同学们再来看看,现在你又对这王母娘娘怎么看?(课件出示叶圣陶原文对王母娘娘的描写。)

  生:原来的王母娘娘暴跳如雷,心狠。这段却写:“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这里的王母娘娘显得非常的善良,因为她觉得织女如果见不到牛郎会非常的伤心,所以她就破例准许织女和牛郎每年见面一次。

  生:王母娘娘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天规的束缚,但毕竟王母娘娘还是打破天规,法外开恩,我现在反而理解王母娘娘的做法了。

  师:给王母娘娘鼓鼓掌吧。(掌声)既然你理解了王母娘娘,那造成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生:是天规。

  师:有了天规,就束缚了自由,但没有天规成吗?在规则和自由之间,你们理解了王母娘娘,那对于织女呢,你的理解,她是勇敢,还是犯法?

  生:织女是勇敢的,为了追求自己美满的爱情,这样做,犯法也值得。

  生:不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成,不然就乱套了。我看,关键是得改改天规。

  师: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借着你的启发,那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生:(读课文)“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生:我再谈谈喜鹊。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板书:喜鹊)

  生:文中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孩子,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笑)

  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二)、人物归类。

  师: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

  生: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老师相机板书)

  师: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

  生:属于动物。

  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板书)

  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板书)

  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那就是喜鹊。

  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掌声)

  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三)、概括内容

  师: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生: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对老牛非常好,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认识了织女,并结婚了。王母娘娘反对,于是她就去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