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这是《12.桥》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直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揭题。齐读课题。《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
2.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咆哮 呻吟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瞪眼
惊慌 跌跌撞撞 乱哄哄 你拥我挤
(2)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洪水,第二组词语描写老汉,第三组词语描写村民。(板书 洪水、老汉 村民)
3、感知整体,梳理故事情节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出示学习活动一
A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内容。
B结合完成作业本第3题。
(二)交流。 板书: 山洪来临 疏导撤离 桥塌殉职 祭奠英灵
二、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猛
1.出示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和发现。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呢?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哪个词可以体现出来?(跳舞)
此时的洪水跳的可不是优雅的舞蹈,而是——死亡之舞。
像这样的拟人句,文中还有哪些?(学生交流)
3.思考: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4.齐读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
5.出示学习活动三:
用“-----”画出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
(1)学生交流。
(2)出示相关语句。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3)质疑思考:
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
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课堂小结
夺命的桥,通往死亡之路的桥。但最后村民们都得救了,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作业本第四题
板书设计:
12桥
小小说
环境:山洪
人物: 老汉 村民
情节: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本节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目标。通过深入地分析文本,心中明确课堂目标: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帯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这是一篇小说,在表达方法上有突出的特点: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例如,用“一群受惊的野马”来表现洪水的来势凶猛。
二、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让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描写洪水的句子,感受环境恶劣,位后文人物出场,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些。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涉及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在教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很模糊,也是遗憾之处。
四、建议
通过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过程确认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比较成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