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这是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课后议课记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课前问好:师:同学们好!
生:虞老师好!
一、导入课题,教给读法
师:请坐。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可能影响过,可能它压根就没有什么映像,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讲,有这样一个园子,一直铭刻在她的心坎儿里,带给她温暖,带给她自由,带给她快乐,带给她无限美好的回忆。这个园子就是——引出课题:祖父的园子。
生:(齐)祖父的园子。
师:从课题看,这是一篇——
生:略读课文
师:我相信,崇文的孩子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今天虞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采用多遍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略读课文当中的“读”和精读课文当中的“读”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精读课文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读要读得有感情,因为他是朗读,对不对?而学略读课文当中的“读”,他是默读或者说是浏,对,浏览,而且需要有一定速度的浏览。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比如说,当我们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祖父的园子,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园子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特点
师:好,请大家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你觉得这个园子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就把这个词写在课题的旁边。开始。
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
师:美丽啊,是不是同一个意思,你去写。你呢?
生:充满活力的园子。
师:充满活力的,可以跟哪个词一样。
生:生机勃勃。
师:好,那我们就不写了,差不多的词语不重复写。你觉得呢?
生:富有童趣。
师:富有童趣,我们看一看,可以跟哪个词义等同起来?
生:快乐。
师:可以吗?你呢?
生:自由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不在少数,你吧这个词语写上去。自由写在第二条横线上。诶,刚才那个快乐谁写的?请你把它移到地二条横线上,麻烦你。
生:我觉得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师:有同感的请举手,也不在少数,请你把它写到第一条横线上。你呢?
生:它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园子。
师:可以跟哪一个词等同起来。
生:漂亮。
师:你说。
生:五彩缤纷。
师:可以跟哪个词等同起来?
生:应有尽有。
师:是啊,要学会推敲。你觉得你想到的那个词已经写到黑板上了,意思差不多的,我们就不重复。你说。
生:我觉得是光芒四射。
师:嗯,非常地光亮,对不对。可以包含在哪个词儿里?
生:生机勃勃。
师:诶,美丽啊!生机勃勃啊都行。好,挺厉害的啊,通过第一遍快速浏览,就能想到有那么多的词语来形容祖父的园子。你们挺会读书。但是我们读课文,光读到这里行不行?
生:不行。
师:显然不行,那样子读的话又太肤浅了。所以我们要通过第二遍读,第三遍读,把文章读得跟深入些。怎么才能读得更深入呢?老师建议,咱们可以把刚才的那种阅读感受重新变回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在去读课文。怎么把它变成问题?一起提问。
师:一起提问,为什么说这是——(指着生机勃勃)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第二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师:第三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园子?
师:第四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第五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第一次浏览,大致了解课文。围绕课题,读出划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可以用什么词概括出来。总结概括词语之后,又把词语变成问题,会到课文,继续学习。】
师:我们试试看,先带着这三个(第一、二、三)个问题,第二遍快速浏览课文,请你找到相应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机勃勃,你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在旁边把生机勃勃这个词儿写上去。这叫“做旁注”,对吗?园子的生机勃勃、应有尽有、漂亮,课文都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
【不动笔墨不读书,标上旁注好看书。】
生:一。
师:一和——
生:第六自然段。
师:我们先关注前面三个自然段,交流一下,你在哪个句子旁边写上了哪个词?
生:我在“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我在旁边写上了生机勃勃,因为它的种类非常多。
师:还可以写上什么?
生:应有尽有。
师:可以写两个词,是不是,我觉得写上生机勃勃也挺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小昆虫——
生:很活跃。
师:是,你呢?
生:很精彩。
师:我说你写了什么?
生:“蜻蜓、蚂蚱是绿的,黄蜂……”我写的是漂亮。
师:同意吗?还可以写什么?
生:生机勃勃。
师:有人说蜜蜂、蝴蝶啊是春的使者,凡是有蜜蜂、有蝴蝶的地方。你说。
生:我还从“花园里明晃晃的,有的红、有的绿,新鲜漂亮”,写了漂亮。
生:还可以用快乐和自由来概括。
师:你这个发现我们待会再来说,你说。
生:“凡是在太阳下……”这个句子可以感觉出来,因为它本来已经告诉我们了,而且在太阳下的本来就更漂亮,更健康。
师:有阳光的地方都是非常灿烂的、美好的,非常漂亮、非常健康、非常具有生机的,对吗?
生:对。
师:好了,我们等全交流。其实,能够体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应有尽有、漂亮或者说色彩斑斓的园子都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你看,通过刚才我们划、找句子再来体会,我们就把书读的相对比较深了,对不对。
我们再来读下面两个问题,自由和快乐。老师觉得她一个人在院子里面所做的事情,往往就存在着这种自由和快乐,同意吗?
【二次浏览,读园子特点。】
生:同意。
师:所以我们第三遍快速浏览课文,把笔拿在手上,快速地圈一圈,梳一梳,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我们采用圈关键字的方式。什么叫圈关键字?
生:就是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我觉得只要圈她在干些什么就可以。
师:也就是说抓住最关键的字。可圈可不圈的咱们去掉。没错,咱们圈关键字就圈“栽花”这两个字。好,第一件已经出来了,第二件——
生:拔草。
师:没错,拔草。第三件,有点难度。好好读句子。祖父种菜的时候我在一旁用脚把土溜平。这个圈关键字有点难度。虞老师圈的话就两字。
生:溜平。
师:溜平不够准确,不够概括。溜什么——
生:溜窝。
师:溜窝也行,或者说是溜土。但是土在前,溜字在后,你想个办法?要是你光圈下来,一看,土溜。
生:(笑)
师:想个什么办法?你说。
生:在前面画一个方框,然后把溜写上去。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其实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加一个什么就行?
生:加一个一条横线,两边有头的箭头的交换符号。
【用交换符号解决圈关键字是遇到的难题。】
师:对,加一个交换符号。第三件事:溜土。第四件事,知道的说。
生:铲地。
师:第五件事——
生:割草。
师:有人说割草,对吗?割草是哪一件事情里?
生:铲地。
师:所以当你发现,有几个自然段是些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赶快往后排。第五件事
生:吃黄瓜。
师:没错,吃黄瓜。第六件事——
生:追蜻蜓。
师:追蜻蜓。第七件事——
生:采倭瓜花。
师:第八件事——
生:捉蚂蚱。
师:第九件事——
生:浇水。
师:浇什么,浇菜。还有吗?最后一件事——
生:睡觉。
师:对了,睡觉。咱们别不拿睡觉当回事。睡觉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特别的事情。喜欢吗?
【第三次浏览,圈出关键事件。】
三、研读课文,体会快乐
师:你看萧红可以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她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所以我们也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你们觉得这十件事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一件事?
生:铲地。
师:从哪个自然段开始?
生:五。
师:到哪个自然段结束?
生:十二。
师:好,虞老师把描写铲地的几个自然段呈现出来。咱们说话可以有理有据,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凭什么说“铲地”这一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
(呈现写铲地的几个段落,生浏览)
师:你说。
生:我觉得写铲地这件事的段落最多,而且描写也最多。
师:这也是一个依据啊!因为你看,写这件事情所用到的字数也是最——多的。
生:多。
师:自然段也是最——多的。
生:多的。
师:所以这就给了我们第一个启示,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话,也可以怎么样?也可以——
生:增加字数,自然段也分多一点。
师:也可以多写几个字,也可以多分几个自然段。一条依据找到了,第二条依据在哪?你说。
【详写的启示一:字数多,段落多。】
生:因为这一段可以把它分成好几个小段。第一个小段就是“她拿不动锄头,就把锄头杆拿下来锄,第二个是把植物当做草割掉。
师:可是她已经把自然段帮你分好了。
生:一个自然段里面可以分成好几个小段落。
师:那不是小段落,那是——
生:小标题。
师:其实你挺厉害的,我估计你是想说可以分成好几层,对不对?恩,你非常厉害,再找找其它依据。你说。
生:其它都有语言描写,就只有这里有语言描写。
师:是的,抓住了祖父和孙女的对话进行描写。这就给了我们第二个启示,谁把这个启示给总结出来。你来
生:我觉得“对话越多,这个段就写得越仔细。”
师:那不叫仔细,叫——
生:具体。
师:以后我们写的话也可以抓住——
生:对话。
师:人物的对话来描写。还有什么依据?
【详写的启示二:抓住人物多话,写具体。】
生:(沉默)
师:请你抓住祖父,还抓住了祖父的什么来描写?发现没有?你说。
生:抓住了祖父的神态来描写。
师:神态?什么神态?
生:笑。
师:祖父的几次笑,比如说: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再往下看,祖父——还在笑。
生:还在笑。
师:这就给了我们第三条启示,谁能总结?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话——
生:可以从人物的神情来描写。
【详写的启示三: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
师: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情进行刻画。正因为有这么多依据,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铲地这件事是写得——
生:最具体的。
师:虞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呢?萧红在园子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快乐,对不对?那么,为什么萧红独独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每一件事情都很快乐,我们来看,比如说浇菜,第几自然段?
生:十四。
师:好像还不止,就做十四吧,等一下你们就会有发现。快不快乐?
生:快乐。
师:我们来模仿她浇菜好不好?会吗?来,把瓢拿起来,她是用什么浇菜的?
生:瓢。
师:恩,对,预备——浇菜
生:(生做动作)下雨喽,下雨喽!
师:再来。
生:(生做动作)下雨喽,下雨喽!
师:你们觉得这是在浇菜吗?
生:不是。
师:这是在——
生:玩水。
师:这是在——
生:瞎闹。
师:这是在——
生:胡乱地浇菜。
师:胡闹,虞老师觉得这是在浇人。
生:(大笑)
师:菜没浇好,反倒把自己浇成了——
生:落汤鸡。
师:快不快乐?
生:快乐。
【在第一次浏览的时候,用词语概括,又把词语变成问题,重新会到课文,进行第二次浏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把课文中的重点引出指导学习。在学习当中又多次渗透学法,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也学到了一种阅读方法。】
四、感悟升华,渗透写法
师:所有事情都可以体现出快乐,为什么唯独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知道吗?
生:因为作者萧红对铲地这件事情的印象最深。
师:如果你们不说白的话,我就采用追问这种方式。我又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我要问你,为什么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
生:因为这里写出了她的童真、无知。
师:为什么这里写出了她的童真、无知?
生:因为她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把谷穗当成狗尾巴草除掉了。
师:好!有点道理。你来。
生:因为这里祖父把道理讲给我听,我还是马马虎虎地,所以这里印象很深刻。
师:你连马马虎虎的事映像都很深刻,对吧。
生:就觉得……恩……
师:说不出来可以投降。
生:就觉得很开心、很无知。
师:很无知你就觉得映像深刻。有点儿难度?那虞老师帮助大家一下,你们想,祖父辛辛苦苦在园子里种谷穗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说吧。
生:(养家、吃)
师:诶,这里有两种声音出来,一种是说吃,另一种是养家糊口。意思一样,但是哪个词更好?
生:(大叫)养家糊口。
师:这才是你们的水平,祖父在园子里种谷穗的目的是——养家糊口。
生:养家糊口。
师:现在一畦的谷穗被萧红当做狗尾巴草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你说?
生:这样的话会少很多吃的。
师:会少许许多多的口粮,意味着什么?你说。
生:粮食就少了。
师:是。你说这是一般的胡闹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祸。
【步步紧逼,追问到底,层层递进。】
师:那倒也不是滔天大祸。这可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样的大错误,祖父一什么来面对?
生:笑。
师: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你说。
生:这是一个温柔的祖父。
师:这个词不准确。你说。
生:这是一个会宽容别人的祖父。
师:宽容别人的祖父。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乐观的祖父。
师:我觉得这个说大了。宽容,祖父对孙女非常宽容,可见,祖父对孙女非常——疼爱。
生:爱。
师:疼爱他的孙女。祖父连如此严重的错误都能原谅他的孙女,那还有什么错误不能原谅呢?有道理吗?
【体会爱的同时也交给写作方法。】
生:有。
师:萧红从如此大的错误当中都能感受到那份快乐,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让他感到快乐呢?有道理吗?
生:有。
师:所以萧红决定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现在明白的情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好,刚才我们这段话,之所以写得最具体,其中的一个依据是,抓住了祖父和孙女之间的——对话来描写。
【写作方法。】
生: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对话。嗯~老师念谁的话?
生:祖父。
师:你们全想当我的孙女。好,来,准备,就读对话,我看你们是不是随机应变,能够跟我非常好的把这段对话呈现出来。好,先快速地浏览一遍,什么地方该注意?
生:(浏览铲地段落)
(读对话)
师:那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生:是的,不信我到仓里拿给你看。这不是一样的吗?
师:孙女,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生:哦。
师:厉害。我以为你们会说“我并没不细看”。如果马马虎虎下来就好,那为什么要改一改?
生:因为他这里并没有说他说这句话的,他只是说他是怎样地回答的。
师:意思我明白,但是确实很难表述。但是你们很厉害,能够从有引号的地方读出语言来,读出话来,谁都会。在没有引号的地方,也能把一个人的语言读出来,那才厉害。所以你们刚才的表现,让虞老师非常地钦佩。太好了。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个——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解决问题之后,虞老师还不满足,人物事件虽然已经理清,但其中的主线却还未浮出水面。因此,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体会文中的主要情感。】
师:快乐的园子。你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课文有一个段落非常地特别,他没在写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做得事情,而是在写这个园子里的景物。但是读了这个自然段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这个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指黑板)
生:(自由、生机勃勃)
师:你们都已经发现了,是哪一个自然段?
生:十六
师:十六自然段。谁来评价一下这个自然段?
(出示十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这里把植物都写得那么自由,这一定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植物的自由。你来。
生:我来补充一下,这一个段落之前的全部都是拟人句,所以我觉得这是
师:要是把这些景物当做人来写,
生:不会动的景物也会写得很逼真,所以觉得很自由。
师:你非常会读书,下一个。
生:我觉得这里不单单有自由,还有快乐。我觉得萧红把“花、鸟、虫”全部当做人来写,这样的话,她就不会孤单,就会有很多同伴。
师:哦~除了祖父之外,还有这么多的花花草草都在陪伴她玩,是吧?所以她感到快乐。有没有发现这一段里面有一个句式,重复了好多次。什么句式?
生:愿意怎样就怎样。
师:你们张老师就坐在你们的边上,我相信张老师一定教育过你们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一段话的时候,尽可能让这个句式丰富一点,不要重复。然后这个词汇呢,也尽可能生动一点,对不对。所以我感觉啊,萧红这段文字写得不怎样?
生:(疑问的表情)嗯?
师:诧异是吧,你不信虞老师也写了一段,同样是写黄瓜、写玉米、写倭瓜花,我的写得比萧红的好。请看——(出示自己写得话,生浏览)
师:快速浏览,这是我写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好词啊,比如说婀娜多姿多好啊,是吧,比如说翩翩起舞,比如说花的盛宴,比如说最美的舞蹈,我写得比萧红好,你想发表什么看法,你说。
生:我觉得萧红这样写,很符合她的一个小孩子在花园里玩耍的高兴的心情,而你写的是很好,但是我觉得有点像散文一样的感觉,就是一点都不符合她的快乐。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散文就不好,是吧?
生:不是,我是说散文这种写法用在这里让人读着不是很顺。
师:什么叫做不是很顺?你要把话说明白,你要以理服人。
生:他说的意思就是……
师:你帮他解释,是吧。
生:对,你写的这一段就是放在这篇文章里读得不是很好。
师:不合适是吧,为什么?
生:这里写的都是小孩子的天真、自由、快乐的,而你写的是都是在写那些都是在写那些植物的美。
师:你比他们还会读书,你们读了虞老师的那段话,最大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美丽、漂亮。
师: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呵,一切都是美的”,而萧红她之所以那么写,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自由。
师:他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生:自由的园子。
师:所以同学们请注意,两段文字,如果离开了写作的目的就不存在好坏之分。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同样一种事物,用不同的写法,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生:感受。
师:所以我们一定读得出来,萧红之所以这样写,她不仅仅是想告诉读者,园子里的景物是自由的,他最想告诉读者的是谁的自由?
生:自己。
【质疑文章,运用对比两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写作目的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性。】
师:所以此时她一定在向我们倾诉,倾诉什么呢?我们一起说——
出示:我愿意摘黄瓜,我就(摘黄瓜);
我愿意捉蚂蚱,我就(捉蚂蚱);
我愿意( ),我就( )
…………
生:(读)我愿意摘黄瓜,我就摘黄瓜;我愿意捉蚂蚱,我就捉蚂蚱;
师:接着说。
生:我愿意睡觉,我就睡觉。
师:你睡吧。
生:我愿意捉蜻蜓,我就捉蜻蜓。
师:去捉吧!
生:我愿意采倭瓜花,我就采倭瓜花。
生:我愿意铲谷子,我就铲谷子。
生:我愿意浇花,我就浇花。我愿意浇草,我就浇草。
……
师:像这样的事情说得玩吗?
出示:我愿意做什么,就( );
我想怎么样,就( )。
生齐读。
师:这就是萧红,一个有着自由心境的萧红。一个人只有她的心灵是自由的,她所见到的景物才是自由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红就是用她非常率性的、朴实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个园子是——
生:自由的。
师:她是——
生:自由的。
【体会升华情感。】
师:这样的写法有一个名字,知道吗?这叫借景——抒情。四年级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这叫借景抒情。借园子里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叫——
生:借景抒情。
【写法渗透。】
师:学到这儿,玩吗一定也知道了,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个——
生:自由的园子。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因为自由,所以——
生:快乐。
师: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既然自由是快乐的源泉,题目为什么不叫《自由的园子》?而是《祖父的园子》。
【再次质疑课题,体会作者用意。】
生:我觉得这写的并不是单单是写了自由和快乐,而是写了很多,而且都是发生在祖父的园子里。
师:有一定道理。继续,你说。
生:我觉得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的自由和快乐时最难忘的。
师:说得不够明白,玩吗得把话说明白。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祖父就没有这个园子,没有这个园子就没有自由和快乐。
师:是的,如果没有祖父,就没有这个园子,没有这个园子就没有这份快乐和自由。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祖父的那种——爱
生:宽容和疼爱。
【真正的授人以渔,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种捕鱼方法,而是多种。虞老师不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让写作特点参与其中。在读文之时不但学习读法,也能够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
师:就没有这个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所以萧红在给这篇文章取名字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写上了《祖父的园子》。这也是萧红对祖父的一种怀念。萧红的童年时快乐的,她想用一种方式,让她的同年生活成为永恒。于是她就把这些故事写成了一本书,这部书就是《呼兰河传》。这是萧红童年生活的回忆录。猜猜看,如果你们去读这本书的话,大概还能从中读出什么来?
师:还能读到一些什么?
生:我觉得还能读到她在园子里干的其他快乐的事情。
师:读到萧红童年时别的快乐,别的自由。你说。
生:我觉得还可以读到她和小伙伴玩的别的事情。
师:我感觉也是挺快乐的,你说。
生:我猜她还会写到自己童年时候的回忆,非常地向往。
师:那种对童年的怀念,那种向往。是不是?一开始虞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无意中读到一个著名作家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被震撼了。这个著名的作家就叫矛盾。他是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他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姿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你们一定知道,是哪个词震撼了我?
【既是结课,也是导读。】
生:凄婉。
师:相信这个词也震撼了你们,对不对?
生:恩。
师:要想解开心中的谜团,途径只有一条——
生:看。
师:恩。去看是不是。愿意通过亲自去阅读,来解开心中谜团的孩子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请把手放下。都说童年时快乐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瞬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留住我们的童年。萧红选择了写作,有些人选择了写歌和唱歌,比如说,有个著名歌手叫罗大佑,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他写了或者说唱过一首歌就叫《童年》,回哼吗?哼几句好不好?
(出示《童年》歌词,播放音乐。)
师:歌词就在屏幕上,哼几句。
生:全班齐唱《童年》。
师:童年是美好的,我们要想方设法留住他,虞老师也想留住我的童年,我选择了像萧红那样,选择了什么?
生:写作。
师:想了解我的童年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
(出示:虞大明童年趣事之网鸟)
师:快速浏览。
生:(边看边笑)
师:从你们如花般绽放的笑脸当中,我感受到了,我的童年很快乐。是吧?好戏还在后头。
(出示:童年傻事之小鸡之死)
生:(边看边笑,大笑)
师:虞老师的童年是不是有点傻?但是傻的可爱,对吗?再请看。
(出示:童年趣事之捕鼠)
生:(全班大笑)
师:有意思吧!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几段文字,几张黑白的照片,虞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
【亲身体会,引导记录自己的童年。】
生:(读)聪明的呢,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认真地去想一想。然后再今后的日子里,用你的实际行动来回答,好吧!
生:好。
师:下课。
【以推荐书目的方式结课很多老师都会使用,而虞老师与我们不同的是能够做到让学生有读的欲望,他的这堂课,不仅仅是一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也是一节导读课,在结课时推荐书目,提起学生写作兴趣,一举三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