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设计

日期:2022-06-05

这是《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课时目标:

  1、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紧扣中心句,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进行引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板书“风景”,谈到风景,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一谈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得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而作家刘章爷爷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什么疑问吗?

  3.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刘章爷爷为什么要说它一道风景呢?这究竟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搭石》,跟随作家刘章爷爷的视角去欣赏这道风景。

  二、学法指导

  1.借助课后习题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文章。

  2.抓重点词语体会,想象画面。

  三、寻找美

  1.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将课文中看得见的美用“-----”勾画,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 ”勾画。

  2.默读课文,寻找美。

  3.读一读你所找到的美。

  四、品味美。

  过渡:看到同学们将美的感受变成了美丽的波浪线,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预设板块一: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 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3、 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1)师:“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还有一个词语“绰绰有余”,又是什么意思?

  (2)“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预评1:用想象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个词,值得我们来学习。

  预评2: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指名读。预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再指名读。

  预评1: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

  方案二,如学生读不出美的画面,那么师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读,能给我个机会吗?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全班配乐齐读。

  预评1:水波是在轻轻地荡漾。

  预评2: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沥的小诗,看!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你们推荐一位吧!

  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配乐齐读。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不得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板块二:

  (一)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爷,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这位可敬的老人连同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三、总结美

  1、师小结:此时此刻你还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吗?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

  2.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3、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四、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回去后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搭石》说课设计

  秋凉在即,人们惊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惊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各位老师,以上便是我所要说的一篇精读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它选自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我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搭石》是第六组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人间真情”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是使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而〈〈搭石〉〉这篇课文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常、平凡的镜头:如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这样在凭平凡中透出课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精致浓厚。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能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的精神。因此这是一篇进行阅读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2、教学目标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这个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2、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通过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人物情感,并掌握读书方法。

  3、学习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其中,引导学生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要突破的难点是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读者感受美的,以及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读懂课文。

  二、教学方法

  〈〈搭石〉〉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了什么叫搭石;第二段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整”搭石;第三段写一行人“走”石图;第四段写“背”老人“过”石图;第五段总结了全文,凸显了“搭石”的精神。后2至5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体现了“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品质、升华情感”这一训练项目。这样长的一篇课文如何在一节课内讲完全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即紧扣文中看得见的美,指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带讲抓住关键词句:如第二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饿才肯离去”生动的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采用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重点词句,认识人物品质,再通过感情朗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里,我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学会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的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句。

  如文中的“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句子“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下文“前面的抬起脚步,后面的紧跟上去,明白“协调有序”的意思。

  2、鼓励学生交流时畅所欲言:

  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3、学习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掌握读书要领:先想怎么读,再说为什么这样读,最后反复试读切身体会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对不对,这样使学生做到读有根据,练有成效,真正形成一种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叶圣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把握课文的形象性和逻辑性,有助于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为作文安排思路、提供范例。因此,阅读教学要抓住作者思路,才能省时高效。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情景导入,引出重点

  开始上课由我直接介绍了搭石,在学生了解了搭石在刘彰爷爷的家乡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的基础上,随即追问:“你愿意和老师一同去品位这美丽的风景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搭石的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2、学法指导,默读体会

  3、围绕风景,寻找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教学时我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小组中解决疑惑,进而完善认识,升华情感。

  四、深入体会,品味美

  这环节我引领学生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去品味搭石。其中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友好互助的品质,再通过阅读表现出来。

  五、升华情感,深悟写法

  这里我紧扣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的躺在溪流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相爱相亲、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从而明白作者借赞美物而赞美人的巧妙的写作方法。在全文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学完了课文后你对美有什么更深的了解?这样就激发学生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情感得到升华!

  最后谈谈这节课的板书要点,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两大特色:第一抓住作者对搭石的评价进行板书,而这一评价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第二,根据这是一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文章,赞扬了乡亲们的“心灵美”因此我把整个板书联成心状,以达到画龙点睛之效,深化主题。

  设想总是偏向完美,而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学的效果又是动态生成的,很多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处理的都不尽人意。希望老师们提出建议来指导我的教学。

  总之,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中能看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