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
这是《14.故乡》教后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对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我一直以来是有自己的一种情结的,可惜,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只在上世纪九三、九四年的时候教过一次,后来教高中便再也与它无缘。今年,我又一次给我初三的学生讲起了“故乡”,这一次一如往常,我仍然会在课前讲一些我对这篇文章或者作者的一点理解,来给同学们增添一些感性的印象,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一次是从“故乡”说开去的,在课件展示中,我首先为同学们列出了几首古诗,让大家一同去感受“故乡”带给人们的共同的心理体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除此之外,我还把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乡愁》给同学们补充了出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自古至今,无论是告别故乡,还是阔别多年又重回故乡。故乡总能成为人们笔下永恒的主题。而对我而言,故乡则更加纠结,记忆中我的故乡大概有两个吧,一个是祖辈居住的地方,一个是养育了我的地方。对于这两个地方,我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蕴藏在心里。那个祖辈居住的地方是我的籍贯所在地,但我从未在那里生活过一天,小时候跟了父亲回去,他自然是感到亲切的,而我却体验不到;小时候对于养育我的那块土地,我总觉得那就是我的故乡,但在别人眼里,我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乡人。我自己总想融入其中,但似乎总是融不进去,被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冷冷地拒之门外。
多少年过去了,当我跟别人说起故乡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无法说出我到底是哪里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因素,长期以来,我总是要去寻找一个能够属于我的故乡,更确切一点说,是属于“我”的那个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故乡情结”,无论是祖辈居住之地,生我养我之地,还是灵魂寄放之地,都能成为我们脑海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我以为,故乡是能够满足我们对过去、未来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终极幻想的地方,是一个人的精神母体,是一个一直让我们都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们整个思想的生命都根植在那一片热土之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叶都给予我们生命所需要的一切;而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也都打上了“故乡”深深的烙印。
对故乡的思念也成为一代代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终极的精神追求,他们或得意而狂歌,或失意而垂泪,或沮丧而低首,或欣喜而长啸,无一例外,都把故乡当作生命的起点与精神的归宿。
故乡仿佛一杯陈酒,愈陈愈浓,愈久愈香。故乡仿佛一本厚重的书,塑造我们的灵魂,点亮我们的心灯,铸就我们的精神。那么,就让我们追随鲁迅一起去开启我们回归故乡的精神朝圣之旅。
上面这段文字是经过修正了的一个开场白,我愿意用这样一种状态带着我的学生开始一段寻乡之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