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这是《醉翁亭记》教案要点,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六一居士:家里有一万卷藏书,有一千卷金石遗文(就是碑刻拓帖-----将碑刻上的文字图案用纸拓下来),有一张琴,有一盘棋,有一壶好酒,再加上我这一个老头。 2、写作背景:①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改革派遭谗言被贬官,欧阳修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到安徽滁州做知州。②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老百姓办事。③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苦闷。《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④贯穿全文的是一个“乐”字。作者的“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⑤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四十来岁,却自号“醉翁”,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3、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啊。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昏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露出石头,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游人一离开,鸟儿就欢乐起来了。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
(3)意动用法:乐其乐也。
5、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
6、主要内容。
(1)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亭的来历。
①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②亭的来历: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而年又最高暗含了一个“翁”字)
③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具体写山水之乐)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3)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四个场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也”的“醉”有两层含义:喝醉了;陶醉了。
(4)写日暮醉归。
①写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层层衬托的手法:禽鸟之乐→反衬→游人之乐→反衬→太守之乐。
②作者的乐: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
乐人之乐
③主旨句: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全文的点睛之笔)
④醉与乐的关系:是统一的关系,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⑤结尾:道出姓名,解开悬念。
7、贯穿全文的线索:乐。
①文中写出了谁乐? 滁人乐,众宾乐,禽鸟乐,太守乐。
②写滁州百姓之乐的句子:至于--------滁人游也。
8、主题: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