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桃花源记》备课预习及练习

日期:2022-06-01

这是《桃花源记》备课预习及练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课文内容理解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5、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6、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7、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9、“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10、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