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葡萄沟》课间课例反思

日期:2022-05-31

这是《葡萄沟》课间课例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研究背景:教学中发现中年级的学生只是对知识的机械的生搬硬套,不会动脑思考,没有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知识面也比较窄,往往只关注于客观性的、死板的知识,对于主观性的作业往往敷衍了事。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处理与整合资料的能力更有待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愈加死板,而且口头表达的能力、及时思考的能力、反应能力都会受到影响。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词和句的积累与运用,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因此,希望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燃起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

  研究主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朗读呈现景观,感受景色特点和作者情怀,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丰富知识与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审美情趣。

  研究选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第一课《葡萄沟》。

  观察点及分析:观察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能力,看能否在小组合作、团队力量的支持下,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做到自学有效果,能够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及看法。观察学生的参与性,能否利用组内合作与师生交流等环节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加入到学习、探索、讨论活动当中。观察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利用交流的时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一次检测。

  课例形式:常态课,属于自我反思研究形态。

  一、课文解读与目标筛选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感知祖国江山的雄伟、壮丽、优美、多姿多彩。《葡萄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言优美,结合“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越读越觉得有滋味”;课文说明性比较强,适用于练习概括段意;对晾房的介绍写得很简练,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在本单元的地位,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激发对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敬佩之情。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从接到做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我还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三、观点提炼与体会: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听多讲多说,别怕学生表现不好,别怕学生说不出来,只要开口,只要有表达的欲望,就是一次难得的训练机会。许多的演讲者就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苦练出来的,所以,老师要做的首先是放手,相信自己学生的实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学生兴趣点,让学生自由表达,天长日久,一定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上语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要为他们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在群体里,在小组中,在合作中,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多以鼓励为主。方式方法一定要新颖,丰富多样化,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为学生后面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这节课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深入的审视。因为我本身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作为一位教师这是我最大的不足,所以,改变并坚持将是我以后奋斗并努力的方向。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