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这是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本文是一种意外的收获,是在与学生谈话间产生的新课。下午的课,孩子们没多大精神,课前我用“你有……我也有……”的句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兴趣。
还灵,坐前排的一小女生戴着眼镜,我取下自己的眼镜说:“我也有眼镜。”小女生指着自己的小眼镜说:“我也有眼镜。”我笑了说:“哈、哈……我们都有眼镜。”这下沉闷的教室活了,都争着和我说话。我借机打开扩音器,声音大了些,孩子们更来劲儿了。我依次和学生说了一圈子,什么:双手、眼睛、眉毛、嘴、书、衣服还有看不见的家等。最后我转话题了说:“我会读18课。”孩子们一起说:“我们也会读18课。”我又说:“我知道要下雨了蜻蜓飞不高是为什么”。
这下,孩子们争着举手说了许多,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如、狗伸出长长的舌头、蚊子结成群阻挡眼睛,树叶一动不动……我又说,这种现象一般在“春天”出现多一些。这下我着批评了,一男孩站起来说:“老师说的有些不对,夏天的雷雨前最多。”我高兴极了,板书课题《雷雨》。
孩子们读书的欲望热切,情不自禁地读起课文来,我也借机在黑板上出了些阅读要求。如、勾画生字带词,优美的句段,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哪些景象,勾画出相关的自然段,结合图文,勾画景物变化的词。本文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语言精练,生动易懂。描写了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针对本课的特色,文笔优美,本人在教学思想上以默读为主,理清文章思路,再辅以想象感受雨前、雨时、雨后之美,最后在理清文路的基础上,以朗读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景的喜爱,放下书本回忆自己的教学,抓住了如下几方面:
充分利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走进生活,并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以形象化,细细感受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课堂上引领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在阅读中感悟写法,使其习作妙笔生花。让学生感悟写景文章如何做到条理清楚。(写景时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就像一盘散乱的珍珠只有用线穿起来才能成为一条闪光的珠链,为此点拨,根据时间变化来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如、本课是按“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将蜘蛛在雨前、雨后的活动情况理解“垂”“坐”生动地描写了蜘蛛在雨前的“慌张”与雨后“悠闲”两种不同心境。另外,以地点为线索,随着地点的转换,变化来描写景物。当然也可以以文章的中心,景物特点,功能等为线索来描写景物。根据低段学生,引导景物描写适应按时间顺序。如、春、夏、秋、冬、等。(便于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发有话可说)
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为什么会打雷。(点拨,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但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所以课文先写闪电,后写雷声。雷雨天气,厚厚的云层在空中翻滚,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激发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这一环节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借助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从而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效果。(例如、在读雨前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视觉想象眼前仿佛看到满天的乌云翻滚着,树叶一动不动,蝉静静地趴在树干上,忽然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一只蜘蛛慌乱地逃跑,一道道闪电从你面前划过。从而体会出: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再如、读雨中的景象时,我们除了运用视觉想象,还可以运用听觉想象。如、读到了“哗、哗、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体验,想象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的声音,从而体会出雨下得大,下得急。)鼓励学生平时去观察,去发现。
简洁的板书表现作者写作的顺序及描绘的景象。雨前、雨后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在写,雨中的重点表现雨的变化过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想读、愿读、才会把语文当成一种需要和乐趣。这样读语文就自然不是一种痛苦,只有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才会有意识地去不断积累,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的风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