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滕王阁序》解读及课后练习

日期:2022-05-30

这是《滕王阁序》解读及课后练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滕王阁序》   王勃

(1)书注②中的“预章”应为“豫章”。

(2)龙光射牛斗之墟

书注“龙光”:宝剑的光芒。

此注不详。“龙光”,指龙泉宝剑的光芒。《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豫章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亦作“泰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消失。剑后来没于水,化为龙。

(3)宾主尽东南之美。

“东南之美”典出《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竹箭,可做箭杆的小竹子。金石,黄金和玉石。

与之相关的成语还有“东南竹箭”、“南金东剑”、“东剑南金”。比喻优秀的人才。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书注“腾蛟起凤”: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

“腾蛟起凤”典出《西京杂记》卷二:“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雄(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落)《玄》之上,顷而灭。”书注“蛟龙腾空,凤凰起飞”欠妥。不是“腾空”而是“入怀”,不是“起飞”而是“栖落”。

(5)紫电清霜。

书注“清霜”很详。《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汉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

应该补注“紫电”: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一曰白蛇,二曰紫电……”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书注: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维,句中语气词。序,时序(春夏秋冬)。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此为连文同义。“时”与“序”同义;“维”与“属”同义,均是“乃”、“系”、“是”的意思;“九月”与“三秋”同义。三秋,指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中的“季秋”。此处的“维”,不是“句中语气词”,是用在判断句的名词谓语前边的助词,起判断作用。

(7)俨骖騑于上路。

书注“骖騑”:驾车两旁的马。

车有一辕(现在的车是两辕),四马驾之。中央两马夹辕,名为“服”,两边的叫“骖”或“騑”。此句只说骖騑,未说服马,是以部分代整体,是借代辞格。

(8)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书注: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

按书注理解,就是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

“即”,不是“像”。即,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靠近的处所、环境,相当于“就着”,如“吴王即山铸钱。”(《史记•吴王濞列传》)意思是吴王就着铜山铸造钱币。又如“即兴赋诗”意思是就着兴致赋诗。“即冈峦之体势”意思是就着山峦起伏的地势。明末清初的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说,园林建筑要“得体合宜”,“自成天然之趣”,意思是建筑要得山林地势的特点,融于自然环境之中。桂殿兰宫就与“冈峦体势”融为一体而显“天然之趣”了。有的版本不是“即冈峦之体势”而是“列冈峦之体势”,那就可以译为:宫殿排列成像山峦起伏的样子。

(9)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何解?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卷一•四十六章:“……此‘落霞’,云霞也。与‘孤鹜’不类而类,故见妍妙。吴獬《事始》以落霞为飞蛾。则虫鸟并飞,味同嚼蜡。”

吴獬将“落霞”训为“飞蛾”固然味同嚼蜡,但是把“落霞”训为“云霞”就一定见其妍妙吗?

上句已经交待清楚了天空的景象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既然是云消雨停、阳光普照(见书注)的大晴天,云霞何来?

王勃用的“落霞”与庾信的“落霞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酒旗一色”中的“落霞”不是一物。

“落霞”与“孤鹜”不是袁枚所说的是“不类而类”,它们是同类而类。孤鹜是鸟,落霞也是鸟,构成了自对(当句对、就句对、句中对)。《尔雅•释鸟》:“鵅(luò),乌 暴鸟(bó) ”郭璞注曰:“水鸟也。似鶂(yì)而短颈,腹翅紫白,背上绿色,江东呼乌  。”

据郭璞描写的“ ”的形色,可能就是鸳鸯。“ ”与“落”音同。 飞于霞中,故写作“  霞”,后讹为“落霞”。此鸟雄雌偶居,又称“匹鸟”,“匹”与“孤”暗暗相对。意思是匹  与孤鹜齐飞。  与鹜又均为水鸟,只有水鸟与水鸟才能“并飞”,它们在句中可不就是同类而类了吗?下句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同类而类,二者均为自然景象。

(10)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书注:意思是说,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旷,辽阔。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纡,纡回曲折。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异。

书注很详,但忽略了一个难点:其。

此“其”是后缀,用法同“然”,置于形容词之后帮助表状态,有“……的样子”的意味。

(11)爽籁发而清风生。

《辞海》注“爽籁”:清风。殷仲文《南州桓公力井作》诗:“爽籁惊幽律。”

书注“爽籁”:爽,形容籁的发音清脆。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

《辞海》和书注均应商榷。

李善在《昭明文选》中对殷仲文诗中的“爽”字有注:“参差也。”籁,是由二十余根或十余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因为竹管参差不齐,所以叫“爽籁”。

书注说“爽”是发音清脆,是从感觉角度写的;李善说“爽”是参差不齐,是从籁的形制角度写的。二者比较,李善的解释有道理。如果把“爽”训为“清脆”的感觉,那么“清风生“也是感觉,内容重复。

(12)天柱高而北辰远。

书注“天柱”:《神异经》说,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辞海》引此也对“天柱”做了注释:星官名。属紫微垣,共五星,四星在天龙座内,即天龙座76号、69号、59号、40号星;一星在仙王座内。

所谓“星官”,就是若干颗星的组合,并用地上的某一事物命名。天柱,就是五颗星组合后的名字。

“天柱”是星,“北辰”也是星,构成同类相对。就是《文镜秘府•论属对》说的“以类对之”。如果是一山、一星就不是“以类对之”了。

“天柱高”与“北辰远”是互文互补,意思是:天柱和北辰都又高又远。

(13)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书注: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一言,指一首诗。赋,铺陈。

2001年版教材注:我的一言都铺陈出来成为四韵。一言,谦语。赋,铺陈。

华东师大1985年版《大学语文》注:以这一篇序的意思同时写一首诗。均: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古代散文选》中册注:一说请众宾作诗,大家都作,我的一首四韵的诗已经写成了。均、俱,都是“都”的意思。

中华书局1963年版《中华活叶文选》注:一言,指《腾王阁序》这篇文章。均,同。赋,铺叙。这句说:这篇序写好的同时,也就了一首四韵(实为六韵)八句的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周大璞、刘禹昌、王启兴《古文观止注译》注:意谓参与宴会的人每人都分一言(字)为韵,写出一首四韵八句的诗。均,皆。赋,授予。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有翻译: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四韵八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意谓与会的人各分一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赋,分。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7期载水绍韩文《训诂探难二题》认为:“言”指上文“赠言”;“赋”,给予,此训敬词“献上”。“均”“俱”同义互文,训“皆,都”;“一言”谦指“临别赠言”,意即“一点赠言”;“四韵”,谦指所作《滕王阁诗》,意即四韵小诗。译为:“我的一点赠言都已献上,我的四韵小诗都已作成。”

概括以上所引:

一言:谦语;一首诗;指《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一个韵字。

均;同时;皆、都。

赋:铺陈;写;授予;献上;分。

理解文意必须知人论世。王勃写此文的情况是:“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新唐书•文艺传》)

比这段介绍更具体的还有:“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这说明阎公遍请宾客为文只是摆个样子,真心是让女婿孟学士出人头地,他已经“宿命”孟学士作好准备,孟学士遵从指示已有“宿构”,起好腹稿。不料,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勃(十四岁)“泛然不辞”(泛然,不受拘束的样子),写出一篇脍炙人口之作。王勃没有丝毫“谦虚”之意。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意思是:(阎公)一说,(大家)都写,(我的)四韵八句诗也同样写成。一言,一说,前省主语“阎公”。均,都。赋,写作,指写这篇序文。“均赋”前省主语“众宾”或“大家”。四韵,指《滕王阁》诗。俱,音jū ,不读jù ,《辞海》有注:“俱犹同也,一也。”意思是“一样”,“相同”。“四韵俱成”前省主语“我”。

教材不应删掉原作中的《滕王阁》诗而在课后补白中出现。如果删掉,也应在“四韵俱成”的注释中出现。

附《滕王阁》诗: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云南浦飞,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滕王阁序》的“序”何解?

序,有两类。一类是写于书、文、诗前面的文字向读者说明写作的有关情况,叫书序、文序、诗序;一类是临别赠言,叫赠序。

王勃的这篇序,各版本标题不一,有:《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诗序》、《滕王阁诗并序》。

书注说王勃参加了滕王阁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这就是确认此文为诗序,可是在注释“临别赠言”的“赠言”时说:“指留下这篇序文。”又确认此文是赠序了。

清•王兆芳《文体通释》:“序者,本字作叙。宴会赋诗而叙之,又饯送有诗,以赠言为叙也,诗序之变也。主于即事记述,以写深情。源出晋王羲之《兰亭诗(集)序》。”

可见,“临别赠言”形诸文字就是赠序,赠序有诗有文,它是“诗序之变”。王勃的《滕王阁序》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所以它是“赠序”。

最初的赠序有诗有文,后来无诗的“临别赠言”也称“赠序”,如张溥的《送东阳马生序》。

序,又称“引”。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唐以前未有名引者……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盖序之滥觞也。”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苏洵,字名允,因他父亲名序,所以他讳“序”为“引”。清•吴曾祺《文体刍言》:“引为序之别名。”王勃文中的“恭疏短引”的“引”即“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