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庖丁解牛》评课稿设计

日期:2022-05-27

这是《庖丁解牛》评课稿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2.学习借助形象说理的特点和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通过学习课文而获得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作品的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教学设想】

  1.以内容分析疏通重点词句,以词句的解释带动段章的分析;使词句的理解具有适宜的语言环境——词章融汇法。

  2.以精当的问题串联贯通全篇要点,且层层推进,获得真谛。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导语: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他的《逍遥游》等篇章我们已经对他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谁给说说庄子其人与其文?

  2.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庄子与《庄子》。

  3.解题:庖丁,一个叫丁的厨师;解,分解。

  师:庄子喜欢怎样讲道理呀?(寓言故事)

  二、分析课文、研读形象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好,我们“咬文嚼字的”的同时重点揣摩作品的形象。

  (一)学习第一层(1-2)。

  师:故事开始了。第一段的描写看上去有声有色,那么朗读一定要传声显色!请一同学朗读!

  生:朗读。

  师:点拨。节奏问题。

  师:请一位同学用白话描述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生:描述大意。

  师:刚才说到庖丁运刀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哪里是响声的意思?

  生:向,通“响”。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后两句有两对同义词?

  明确:合——中;舞——会。

  师:解牛本来是血腥的场面,可是在庄子的笔下却如舞如蹈,如乐如歌,给人美的享受。我们知道,先秦散文最有文学性的当推庄子,我们就这个“文学性”做个赏析如何?拿出内行的眼光,抓准鉴赏点!

  生:本段运用了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和谐增强语势,显得解牛的动作协调熟练;又从视觉的角度和听觉的角度描写动作和声响,如同演艺,富有美感。

  生: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生:……

  教师小结:是内行的眼光!——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 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熟练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投影)

  归纳并板书。(投影)

  师:通过同学刚才的欣赏,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 ……

  师:文惠君看了这番表演,脱口赞曰:OK!:“技盖至此乎?”

  明确“盖”通“盍”。

  师:别看文惠君就怎么两句话,却隐含着一个“考点”——文惠君的赞扬对表现庖丁解牛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侧面烘托了庖丁的高超的技艺。

  师:通过文惠君之口评价庖丁,起到了侧面描写的作用。还有一个作用,刚才没说出来?

  生:引出下文——庖丁对问题的解答,即解牛之道!

  (二)学习第二层(3-4)

  朗读并指导。

  师:庖丁的回答头头是道,富有玄机。请同学用白话描述。

  生:(白话描述)

  师:庖丁回答国君的问题,还是很讲礼貌的——他先怎么着了?

  哪个词是“放下”的意思?(板书“释”)

  (板书“释”)现在还有这种用法吗?

  生:释放;爱不释手。

  师:庖丁解牛技艺如此高超,他追求的是什么?——开篇点题!道也!他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艺的追求。

  师:庖丁是一下子就达到了技艺高超的境地吗?作者该怎样表现他的解牛之道呢?(猜读法)

  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板书)实际上,前边叙述庖丁自己的技艺修炼的三个阶段,已经隐含着对比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庖丁按规律办事,深得养牛之道。

  师: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当下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师:“技”“肯綮”的是什么意思?喻指人生中的什么吗?(以下为词章融汇法)

  生:人生中的矛盾、冲突等。

  师:“目无全牛”这里的意思是?——达到这种境界跟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我们来探究!

  学生作答。投影板书——三个阶段。联系王国维读书三境界。

  师:请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并揣摩想象这几个阶段的情景——重点描述“游刃有余”的形象。

  引导学生体会借助形象说理的艺术。学生发言(略)教师板书:

  解牛的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 ( 不懂规律 )

  “三年之后” —— “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 (认识 规律)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 运用 规律 )

  师:这把刀‘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可见其形象十分主要,它又比喻什么呢?

  生:人和人生。

  师:由此可见,点明庖丁解牛之道内涵的是哪两句?

  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教师要求学生翻译此二句并作解读。

  师:依乎天理,出神入化;因其固然,游刃有余!一切都根据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得心应手啊!

  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后强调梳理知识点:“恢恢乎”和三个“为”的用法;归纳常见的词尾;提示成语“游刃有余”的古今义。

  师:“族”为何意?请找出“族”的同义词;它喻指什么?这几句表达了什么人生观?

  学生各抒己见后,明确:“族”是筋骨交错之处,比喻社会中复杂的矛盾;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小心谨慎的人生态度!

  师:在庄子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有间”“无厚”这样的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师:尽管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但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还是采取了什么态度?

  生:“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师:怎样翻译、解读这两句话呢?

  明确:注意“怵然”的意思和“视为止,行为迟”的句式特点!——学生翻译、解读后,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复述这段内容,使之对形象的理解更为丰满。

  师: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这样形象的描写,也是在暗示什么养生之道吗?

  明确:人生要谨慎小心,避开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依然按天理行事!

  师:按天理解牛,张弛有度,牛肉謋然委地,大功告成!庖丁来了个什么造型?

  明确: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踌躇满志——解释成语。

  师:为什么要“善刀而藏之”呢?金鸡独立的的亮相多持续一会不好吗?

  有什么暗示吗?

  生: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善藏敛。

  师:文惠君看出门道了——“得养生焉。”你得了吗?庖丁解牛之道与庄子的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发言后明确: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这篇寓言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像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人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板书设计:

  牛体—(比喻)—社会

  刀——(比喻)——精神

  师: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发。像“游刃有余”我们现今不是把它赋予了新的含义吗?

  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收束语: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讲求客观规律——怎一个“道”字了得啊!

  三、整理并熟习基础知识

  实词、虚词句式等(略)

  积累文中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