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这是《人生的境界》第二课时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重点研读,探究质疑(只要能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
1、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
(这题意在加深学生对四境界内涵的理解)
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觉解与否?
明确: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3、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明确:神宗所说的“觉”,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觉解到宇宙,觉解到天地,觉解到出世之途。
4、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明确: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5、“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6、“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何谓“超道德价值”?
明确: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7、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明确: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8、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明确:所谓“既出世又入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人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是既人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二、拓展延伸:
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示范: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三、布置作业:
1、《训练册》P.58—P.65
拓展延伸
A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句选自《古诗源》(为清沈德潜著)中的古歌谣《击壤》。
意思是:白天起来工作,夜晚回家休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这是一首杰出的、源远流长的远古民歌。击壤,是古代人们的一种游戏,往往边舞边歌。这首歌大概是总结之作,由生活中得出而在击壤之舞中歌唱。它生动传神,概括形象,逼真地写出远古居民的生活图象。寥寥几句歌词就朴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人民日常劳动和生活的图景,其中洋溢着热爱生活、自由自在、藐视“神威”(或天威)的乐观主义精神。由此可以一窥我国远古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而且也可以看到我国诗歌传统的源头。
B、句子:“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人向往功名,经常引用到“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原诗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千钟粟”意思是做官;“颜如玉”意思是美女;“黄金屋”意思是有钱。读书好才能做官,做了官也就有美女、金钱。古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要先求美女,以传宗接代,所得金钱才有人继承。
古人都讲“学而优则仕”,踏入仕途是当时读书人的理想。做了官才能拥有美女、金钱,其实,就是鼓励子弟好好读书,今后有个好前程。
C、诗句: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③卧听风吹雨,铁马④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选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意思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
①僵(jiāng)卧:挺直躺着。②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
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③夜阑(lán):夜深。④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
这段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
大意是: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庄子提出了人的绝对自由的深刻问题,然而在他看来,要达到这个绝对自由,唯有取消生命本身,归于虚无,因为肉体生命的存在同时也是对生命自由的限制。庄子的这种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命题“天人合一”的源头之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