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祝福》主题反思稿

日期:2022-05-25

这是《祝福》主题反思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小说《祝福》中有几处细腻的环境描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本,选两处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6分)

  答题模式:分点概括+内容分析鉴赏

  参考答案: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暗示了悲剧主题。那些“钝响”的爆竹,“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的闪光,种种“新年的气象”,为悲剧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暗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与沉闷,也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暗示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2)小说中对祝福的社会环境描写,突出了主题。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而制作“福礼”却要女人们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并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和必然性,揭示了小说的社会根源。

  (3)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深化了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了对封建礼教杀人本质的揭露,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小说以“祝福”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变式问题:小说写的只是写祥林嫂一个人物的命运,却用了“祝福”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变式问题:小说以“祝福”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题模式:分点概括+内容分析鉴赏

  参考答案: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贫穷的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被剥夺了参与祝福的权利的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礼教吃人的本质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包含了辛辣的反讽意味,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3、祥林嫂在祝福的年关悲惨地死去,但是小说的结尾却这样写“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句话,既是理解祥林嫂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题模式:具体阐释语句内涵+言外之意的分析鉴赏(至少回答三点)

  参考答案: 祝福》结尾段描写与开头的场景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2)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3)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4、请以祥林嫂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变式问题: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角色,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祝福》是如何具体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的?(6分)

  答题模式:分点概括+内容分析鉴赏

  参考答案:

  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精选典型细节描写、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第三者讲述的等方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1)通过多次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用画眼睛的写法,来塑造祥林嫂的形象。

  三次外貌描写“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总是顺着眼”;“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体现了祥林嫂由勤劳善良朴实顽强,到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最终屈服直至毁灭的过程; 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祥林嫂重复“我真傻,真的”及大段重复的讲述狼吃阿毛的故事,体现了她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性格产生变化,与以前不爱说话的她形成对比。 第三者叙述的讲述方式。文中通过卫老婆子和四婶,短工和“我”的对话,来讲述祥林嫂的经历,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祥林嫂的际遇。 通过典型事件——几次年底的“祝福”来展现祥林嫂的人生遭遇和精神状况的变化。

  5、有人说“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

  变式问题:(1)小说在刻画祥林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2)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题模式:分点概括(最佳使用四字词语)+具体情节验证。(不少于三点)

  参考答案: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勤劳安分,容易满足。初到鲁镇,她安分耐劳,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质朴顽强。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 愚昧麻木,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 6、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6分)

  答题模式:指出与主人公的关系+人物形象分析

  参考答案:

  (1)在鲁迅小说《祝福》中,柳妈是一个小人物------长舌妇,但正是这个长舌妇,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柳妈是一个“吃素戒杀”的人,从她的政治、经济地位来说,她与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甚至“刽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3)因此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也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

  7、在《祝福》中,作者选择“我”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等,这是为什么?(6分)

  变式问题: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题模式:分点概括+具体阐释

  参考答案: “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2)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3)“我”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唯一的批判者。“我”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叙述,后面回忆祥林嫂的生活片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变式问答:(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模式:指出手法+具体分析+作用

  参考答案: 《祝福》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是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具体地说,这种倒叙方法的作用,是让读者从故事结局里,强烈地预感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 同时,引导读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要骂她“谬种”? 这样,既提供故事线索,给读者造成悬念,又制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9、“鲁迅是人们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驾驭我们民族语言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为我们提供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请结合小说《祝福》分析鲁迅的语言艺术。(6分)

  参考答案:

  鲁迅用简洁、凝练、含蓄、深刻、浓重沉郁,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满辛酸、坎坷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礼教杀人不见血这一深刻的主题。 这篇文章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简练凝练又传神。特别是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变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睛,为读者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过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的控诉。 其次,《祝福》的语言含蓄深刻、浓重沉郁。如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一句话,“仍然”二字,道出了人们的称呼未变,说明人们的观念未变。当时的社会是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统治下,人们认为女人应该是“从一而终”的,祥林嫂因而成了“伤风败俗”的“谬种”,失去了做奴隶的资格。 作者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过祥林嫂反复对众人的倾诉,通过祥林嫂和柳妈的对话,通过祥林嫂和“我”的对话,写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创伤,这正是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在其他的几个人物中,鲁四老爷每次都说话极少,语气中带着冷漠甚至鄙夷,例如当他知道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合伙劫走祥林嫂后,说道:“可恶!然而......。”言外之意,虽然可恶,但是“既嫁从夫”,她婆婆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封建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柳妈没话找话,俨然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的形象。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不同,她说话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是一个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中人”形象。 10、细节、个别情节、语言的赏析:

  (1)“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反复说着这样的话,有何作用?

  《祝福》中反复出现这段话,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儿子被狼吃掉对祥林嫂是致命的一击,造成她精神上的严重创伤,所以祥林嫂对众人的倾诉。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在反复咀嚼了她的悲哀之后,却报以厌恶和唾弃,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麻木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被吃者也在无意中吃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不但在于它迫害劳动群众,还在于它从心灵上腐蚀、毒害人们,让人们心甘情愿做奴隶、做牺牲品,这正是软刀割头的可怕之处。 “祥林嫂,你放着吧!”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这一细节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寡妇身份的歧视和摧残,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的崩溃,致使了祥林嫂在精神上的死亡。

  (3)“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我说的这句话有何含义?

  “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

  (4)鲁四老爷为什么大骂康有为?

  这句话表现出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迂腐守旧。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维护帝制。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鲁四老爷还停留在封建时代。鲁四老爷连康有为的思想都难以接受,那么孙中山的理论更无法理解。鲁四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

  (5)以下这两段话颇有戏剧性,鲁四老爷家的表现对于塑造祥林嫂形象有何作用?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淘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这段情节表现了鲁四老爷一家对祥林嫂的冷漠无视,表现了祥林嫂祥作为人近乎于无的存在感。祥林嫂失踪,直到肚子饿了才想起来找米,鲁四老爷一家不着急找淘米的祥林嫂,而是找淘箩,鲁四老爷不急不躁“踱”出家门,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一家的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