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科学之光》目标练习及预习

日期:2022-05-25

这是《科学之光》目标练习及预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共52分),第Ⅱ卷(共48分),共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5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

  我们为何给人送花?赠人以花可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它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独特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但是这种理论提出,植物——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

  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人类至少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它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再者,得到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完全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释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们要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从感情上”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然而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超级刺激物”,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出现深度变化。

  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情感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所以,下次你给别人送花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花也在利用你”的一项是( )

  A.花卉可能利用了其能激发人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这一影响来不断进化。

  B.花可用来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

  C.开花植物利用花儿给人带来的感情奖赏不断进化。

  D.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

  2.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鲜花带来的“心理效应”的一项是( )

  A.得到鲜花比得到其他礼物更能让人兴奋。

  B.得到鲜花后人更愿意与他人交谈、沟通。

  C.鲜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D.鲜花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引起人的心理变化。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

  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

  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

  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

  B.鲜花不仅能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

  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从感情上”喜欢花。

  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游鲦享记

  欧阳修

  禹之所治大水七,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刑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负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胸中亦已壮矣。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舍汪洋诞漫,壮哉,勇者之所观!而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盖其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

  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景佑五年四月二日,舟中记。

  注:鲦,读tiáo。

  5.与例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

  A.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B.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C.一觞一咏,京足以畅叙幽情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勇者之观也(景观)B.听其言,豁如也(豁达的样子)

  C.困于位卑(贫穷)D.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哪用得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

  B.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反以为乐,何哉?引以为流觞曲水

  D.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沅、湘两江以及汉水、沔水,一同注入海中,诸江汇合后,水势浩大广阔,景色与气势的雄壮,实在是勇敢的人才能领略的。

  B.晦叔,为人慷慨,喜好侠义侠气,胸怀大志,精通前代历史,但不为世用以至死去。

  C.晦叔家居荆州,正面临导江,可是他却舍浩瀚广阔的景观,在家中建一个不足数丈见方的池塘,并在水上修了一座亭子,引以为乐,不在意方丈池塘的狭小,由此可见其心胸的宽广。

  D.晦叔见富贵而不动心,处卑微而坦然,那种水池中的波纹摇动,游鱼上下自由自在的神态,正像他恬然的心态,与庄子所说的惠施游览于濠梁时所感发的乐趣又有惊人相似,这正是命名那亭子叫游鲦亭的真正原因。

  三、阅读《斑纹》节选,回答5-8题。(每小题3分,12分)

  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踞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眼睛只能感受明暗,除了很近的物体,蛇不能辨别线条和轮廓,蛇从本质上认识到无所不在的斑驳——好像表面涂层已经剥落的破旧屋舍。印度人把蛇训练为天才的舞蹈家,其实起舞与音乐无关,徐徐扭动腰肢只因蛇迷惑于笛子的运动——由于没有听觉,蛇把世界理解为绝对的寂静。

  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蛇失去了迷人的翅膀。灾难不止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惟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蛇类终生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响尾蛇每次蜕皮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鳞环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是它慢慢聚敛的财富。鳞环叠合在一起,振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更有经验的老家伙。毒牙是空心的,就像一支快速注射的针头,毒液传送到齿尖,可以让一个大动物几分钟之内昏迷——不喜欢有失身份的博斗,蛇从不过多支付体力上的代价。蛇的报复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个人要为他不识趣的打扰付出昂贵代价,以余生的残疾补偿它受到破坏的几秒种的宁静,直至抵押生命。

  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悄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9、从节选的文中可以看出蛇有哪些生活习性和特征?

  10、为什么作者不厌其详地花费大量笔墨来写蛇?

  11、写寓言和传说有什么作用?

  12、题为“斑纹”,写蛇时却写了许多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乃至独特“个性”,这与“斑纹”有什么关系?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7)题。(16分)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4分)

  第Ⅱ卷(共48分)

  五、(8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分)

  (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七、作文(40分)

  20.以当地人的身份,介绍家乡的一种文化(例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等)。

  要求:对象特征鲜明,说明顺序清楚,说明方法(至少三种)得当;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