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这是《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设想:
选修课如何上?这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人也是第一回面临,不过看了网上上一届同仁发表的教案,总觉得有“迂拙”之嫌,无非是搬来现成的资料,来个“大参考”,来个“大放送”,这样岂是正确的教路?选修课的设置,本意无非是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境界,如果这样"折腾"下去,莫不会把教师累死,把学生燥死?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第一专题是“风神初震”的初唐诗,该专题有5首诗,3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从军行》,系自读篇目,《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系教学篇目。两篇阅读难度不大,故一起合为指导阅读。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尽管对我们这类农村学生有赶鸭子上架之嫌,也是务应试之需。
专题目标:
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
2、 理解字词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
3、 学习诗歌的赏析。
4、 熟悉诗歌的朗读。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初唐诗“风神初震”的含义)
“风神初震”是引用的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语言。是说初唐诗逐渐摆脱了前朝绮靡婉媚宫廷诗体之风,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人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上注入了浑厚、壮丽;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马上要学的杨炯的诗,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风骨兴寄。
二、赏析《从军行》
1、朗读
2、作者及背景简介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武艺)。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3、词句理解
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诗歌中加线词句的意思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4、班级交流
(从军行:乐府歌行旧题。
烽火:战火。
西京:指长安。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这里借指将帅。
凤阙:指长安宫阙。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代敌方要地。
凋:使动用法,"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5、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出塞参战愿望的?
(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烽火”、“牙璋”、“铁骑”、“旗画”、“鼓声”叠加的一组实词,营造战争气氛;用“宁为”、“胜作”一组选择关系句,表明自己的强烈愿望,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总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6、说说这首诗跳跃式层面叠现的表现手法及好处。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7、说说这首诗整体风格及对仗上的特点。
(杨炯此诗的风格,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形式上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来写,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三、赏析《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朗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官至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而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作品多指斥时弊,有汉魏风骨。读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便明显感到他诗风的雄浑和风骨。
3、词句理解
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诗歌中加线词句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5、 班级交流
(银烛:蜡烛。
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隐:隐藏。
长河:即天上的银河。
没:(mo)淹没。
晓:天亮,黎明。)
6、赏析:《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室内的华筵,室内的景色重点写银烛青烟,金樽绮筵,这组静景表现的是送别筵席上的相对无言,突出表现了沉静之中别意的深沉。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的环境,以“别路山川”、“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远道”多层面的景色表现分别后陷人的悲伤。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时间而渐深。最后“此会在何年”一问,暗示后会难再。)
7、试以本诗比较前朝(南朝)徐陵的《长相思》,虽是同样写别离,看看风格有何不同?
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徐诗似有哀伤过度的情感,陈诗无;陈诗哀中有壮气,所谓“风骨兴寄”,徐诗无。
同是写景,陈诗多含阔壮气势,徐诗不足。徐诗多柔靡,陈诗多深幽。
陈诗的这种特点就是评论家所说的初唐诗的“情思浓郁、气势壮大”“风神初振”的特色。)
四、背诵
五、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