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社戏》教学设计

日期:2022-05-23

这是《社戏》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激趣导入

  师: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他最为柔软的一面,即使有着坚韧性格的鲁迅先生,也珍藏着一片属于自己的温馨的精神家园,那就是他的童年生活。

  今天,让我们带着些许好奇,些许回忆,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社戏》,去探寻、回味先生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出示投影:社戏(板书)

  二、背景介绍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社戏?

  出示投影:社戏: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年规戏”,一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用以酬神祈福。

  师: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就曾随母亲在农村居住,和许多孩子成了好朋友。

  出示投影:《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取材于他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方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这不是作者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加工。同学们要注意:千万不能把文中的“我”,也就是迅哥儿,看成鲁迅。

  师:记住一个作家,往往从五个方面。名: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时:现代。地:浙江绍兴人。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

  三、主旨探究

  师:①下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自由思考,指名回答。

  出示投影:这篇小说主要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夜航到赵庄看社戏那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师:②作者那次经历的感悟集中在课文结尾——第40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并且说一说,结尾哪一个字集中表达了“我”对这段经历的情感?

  出示投影: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学生齐读。重点落实在“好”字上。

  师: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思考探究。那一夜舞台上演的“社戏”到底好不好看?那夜吃的豆一定就比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好吃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而后交流。

  社戏:

  (正面写:一是作者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老生没有翻;二是作者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出现;三是作者最烦看的“老旦”坐在那不停地唱。)

  (侧面写:小伙伴们看戏时的“喃喃的骂”、“不停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从侧面表明了戏不好看。甚至连卖豆浆的聋子都回去了。)

  豆:

  (因为他们那天晚上吃的豆是随随便便摘的,六一公公的豆是精挑细拣的。)

  师:④既然那夜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那结尾为什么连连说好呢?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矛盾,不在于看了什么戏,而在于小伙伴帮助他实现愿望;不在于吃的豆怎么样,而在于和谁一起吃,在哪里吃的,豆是怎么得来的。)

  (那夜的豆是和伙伴们一起“偷”的,一起“吃”的,“偷”的过程,“偷”的乐趣,“吃”得尽兴,吃得带劲,自在不言中。也就是说每一颗“豆”都是“感情豆”,颗颗别有一番滋味。)

  (那夜的戏,也可以称为一场“感情戏”。好看绝非戏的内容,而在于看戏过程中的经历。比方说驾船去的时候轻松、愉快,还有回来时的留恋。尤其是一路上令人着迷的景色,像“两岸的豆麦”、“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师:的确,戏看得让人打哈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作者之所以说好,代表他对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一种浪漫主义色彩。显然,文中的“我”怀念的不仅仅是戏,而是那个月色朦胧、横笛宛转、豆麦飘香的夜晚和天真纯朴、聪明能干的农家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师:⑤那谁来概括一下,这戏和豆到底蕴含什么好东西?

  (小伙伴们真挚的友谊,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像六一公公那淳朴厚道的村民。)

  师:提炼三个词:美景、趣事、真情(板书)。有了真情、美景、趣事,平常的戏也便成了难忘的好戏,普通的豆吃起来亦回味无穷。

  四、品人赏景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研读文本,去体会那真情、美景、趣事。先看四宗“最”。

  出示投影:最会说话的人,最令人感动的人,最传神的一组词语,最美好的意境。

  分小组自由讨论,而后指名交流。

  最会说话的人:双喜和六一公公。

  双喜:

  (双喜是最会说话的人。因为在外祖母和母亲迟疑时,7段,双喜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是从四个角度讲的。先说写包票,给母亲、外祖母心理上的安慰。接着是他的保证,客观原因:船大,船翻的可能性很小;然后又加以补充“迅哥向来不乱跑”;最后是最具有保障的理由——他们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的聪明机智以及能说会道的特点。)

  (33段,双喜说:“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看出双喜的话非常精妙。首先,“是的”,承认这件事确实是自己干的;而第二句进入反驳,平桥村任何一家的客都是公共的客。于是呢,双喜就利用这一点将自己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将“偷”改为“请客”。此外,还暗含“是我们替你请客”的意思;第三句意图就更加明显,“当初我们嫌你的豆小,现在用你的豆,是给你面子,看得起你”;第四句将自己的优势继续扩大,包含“你吓跑了我的虾,你得赔,不赔就一笔勾销”。可见他应变能力之强,充分说明双喜的聪明、机智。)

  六一公公:

  (六一公公最会说话。首先,32段,他称我们为“小鬼”表现他对我们的喜爱。38段,我们知道,他的豆种是精挑细选的,农民种的庄家不容易,踩坏了很可惜;此外,六一公公实际是想问迅哥豆到底好不好吃,如果直接问就会显得过于直白,所以先问戏如何,进而转向问豆的评价。还有,迅哥仅仅是肯定了他的豆好吃,他就高兴得不得了,并送出中状元的美好祝福。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和蔼、淳朴、善良,懂得感恩的典型的农民形象。)

  最令人感动的人:阿发、六一公公和母亲。你认为这篇小说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阿发:

  (最令人感动的人是阿发。因为当双喜问阿发偷谁家的豆时,阿发说:“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说明他认为自己家的豆大,而不在乎损失,说明他讲义气、重友情,纯朴、真诚的品质。)

  师:阿发说的这句话显出他非常纯朴。假设一下,如果这个阿发是别样的阿发,他会怎么回答?

  (如果这个阿发自私的话,他会说“别吃我们家的了,去吃六一公公家的吧!”如果阿发是胆小怕事的,他会说:“别吃我家的,也别吃六一公公家的。如果吃我家的,让我的母亲知道了,她会骂我的;如果吃六一公公家的豆,如果让六一公公知道了,他一告诉我妈,我妈又得批评我,所以还是谁的豆都别吃了。”还有一种比较狡诈的阿发,会说:“吃我家的也可以,我家的豆也很大,但是你们吃的时候小心点,我们家的豆上撒了农药。”)

  六一公公:

  (六一公公让人感动。32段,他说:“双喜,你们这帮小鬼……”小鬼这个称呼可以看出来他对孩子和蔼可亲。还有后文双喜说到“我们请客”的时候,他说:“请客,这是应该的!”看出六一公公热情、好客。还有37段,当“我”说到豆很好吃的时候,六一公公竟十分感激起来,还说要送给“姑奶奶”尝尝,最后送出美好的祝福,说明六一公公是个很朴实,也很懂得感恩的人。)

  母亲:

  师:的确,这种行为令人感动。还有第三个人物,一个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人——母亲。

  (10段,“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我离开家,离开母亲,母亲对我还是有些担心。29段,我们还未停船时就已看见母亲,说明母亲已经等候多时,停船上岸时,母亲又埋怨回来得太迟也说明母亲对我的牵挂与思念。)

  最传神的一组词语:主要集中在第21段。自由朗读,画出21段中你认为最传神的一组词语。

  (21段,“扫兴”、“破口喃喃的骂”、“忍耐”、“不住地吁气”、“打起呵欠”、“终于”和“熬不住”写得十分生动传神。“扫兴”说明戏十分无聊;后来大家又变成“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着,和其余的人打起呵欠”这说明大家已经愤怒,但还得极力忍耐;而到最后“终于”和“熬不住”更是忍无可忍,彻底失望,表现出大家对这无聊社戏的不耐烦。)

  师:这是从伙伴角度来说,能不能从老旦角度说说?

  (老旦一些列动作:“踱”、“唱”、“坐”、“抬”、“放”。表现我们的失落与遗憾。)

  最美好的意境:自由朗读11—13段、22—23段,说一说其中的意境美。

  (11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比喻句,把连山比喻成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

  (23段:“蹿”和“喝采”两个词,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孩子们归航的愉快心情。)

  (11—13段:从各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触觉、视觉和听觉。嗅觉是闻到的清香,触觉是扑面而来的感觉,而视觉是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还有依稀的赵庄和几点火;听觉是作者听到的歌吹,联想到戏台和渔火。这几个方面组成了一幅画,一幅情景交融的水乡月夜图。)

  五、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赏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戏》融真情、美景、趣事于一文,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这个“好”字。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让我们铭记于心的,是那群聪明机灵、淳朴善良的小伙伴,离开他们,“好戏”、“好豆”都无从谈起。下面,就让我们放宽视野,把目光投向鲁迅作品中这些特别的人物——儿童。

  出示投影:课余时间,老师下发了鲁迅的阅读材料,《故乡(节选)》、《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加上今天学习的《社戏》,一共3篇。下面谁来说说,这3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儿童是谁?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儿童是闰土。从他对我介绍的捕鸟方法可以看出,他懂得许多知识,掌握了许多生活的本领。)

  (我最喜欢的是双喜。因为我觉得双喜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非常会说话,非常机智。)

  师: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每一个都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渴望自由。这些儿童形象,都是我们现代文学史中的瑰宝。

  出示投影:双喜能说会道、阿发淳朴善良、闰土英勇博识、“我”顽皮聪颖,

  师:事实上,无论哪一篇文章,我们都能找到他们共同的特点。

  出示投影:

  1.以儿童眼光看待世界、反映生活、批判现实。

  2.儿童之间都充满着亲情与友情。

  3.儿童之间无不传递着童真、童趣。

  师: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改造旧中国国民劣根性,改变他们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作者赞美儿童,借儿童旨在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不是神,是一个人。而先生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有着丰富多彩的正面人生,既有冲锋陷阵、做民族脊梁的刚性,又有常人的柔性。

  六、作业布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撷取了鲁迅先生快乐童年这片树林中的一枚红叶,抚摸这枚让我们倍感温馨的红叶,不由得浮想联翩,还等什么?赶快拿起笔,在日记本里,抒写那方净土吧!下课!谢谢!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