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这是《社戏》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4.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5.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写作背景: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二.初识课文:听录音,弄懂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三.课文分析:
1.提问:请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分层,归纳段意、层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二部分(第5-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5—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节)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4层(第22-30节)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40节)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讨论并归纳:
(1)六件事:A .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 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 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3.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讨论并归纳: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提问:“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讨论并归纳: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5.提问:“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 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四、小结: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详略之间,又并非简单化的截然分开的。详写中也间杂着略写(如母亲深夜候船)略写也绝不是都作笼统的交代(如放牛钓虾的乡间生活就写得充满情趣)。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写作特色)
五.作业:
1.练习一、练习二(可以不抄写题目,答案要详细准确)
2. 课后词语抄写两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