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笔记

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日期:2022-06-1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1、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去弘扬这项传统美德。所以,及时发现幼儿在文明礼貌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幼儿来讲,可以 培养成良好的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幼儿。对幼儿教师来讲,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更有序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班级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任何场合,不分对象群体,文明礼貌都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可能有的人会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孩子还太小,不用那么刻意的去限制孩子,规矩礼貌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可是,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文明礼貌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认真回想了一下,我所在的小班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幼儿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文明礼貌;教师没有建立好榜样示范作用;幼儿家长没有起好关键的带头作用。

  记得有一次,在晨间活动中我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幼儿们纷纷回答:“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啊,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会喜欢,有礼貌的孩子才会获得老师的小贴片……”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愧疚,要从根本上让幼儿认识到文明礼貌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真正意义上欣赏爱、理解爱。

  幼儿的榜样来源于教师,家长,同伴。环境造就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喜欢模仿,榜样作用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幼儿真正理解到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处。家长从日常生活抓起,从一日三餐餐前餐后习惯抓起,从日常见面礼貌问候语抓起。老师从一日常规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与家长协调好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幼儿。

  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学习时机,从真正意义上让幼儿理解讲文明懂礼貌,而不是紧紧为了奖励。

  抓好幼儿文明礼貌好习惯,从小抓起,打好基础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真正意义上跨向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2、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孩子,老师向你道歉》

  幼儿教育随笔:孩子,老师向你道歉

  记得今年小班招生时,正赶上我孩子病了,我的心里非常的烦躁,当时班里有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叫雨涵,任你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的耐心防线终于被冲破,简单粗暴的批评了雨涵,也一时制止了雨涵的哭闹。然而过后家长来送雨涵入园时,孩子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躲着我。看着雨涵惊恐的眼神和那委曲的表情,想起了从前多少哭闹不止的孩子,在我的亲切关爱和拥抱中顺利渡过人园关的往事,我感到无比惭愧,我决心向孩子道歉。

  我把孩子抱起来,抚摸着她的头,柔声细语地问她:“雨涵,妈妈爸爸爱你吗?”雨涵肯定地点点头。我接着说:“老师也有孩子,我也很爱他。前几天他病了,老师当时很着急,也没顾得上抱你、没有跟你玩、有时还不理你、甚至跟你生气,真是对不起雨涵,老师向你道歉,原谅老师好吗?”听着我的话,雨涵的脸开始由阴转晴,显然,现在他已经开始接纳我、原谅我了。

  这件事后,我想到了很多,孩子的眼睛是一面透明的一尘不染的镜子,成人的任何言行、情绪,都能从镜子里毫无保留地折射出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只有把欢笑的阳光,母爱的温暖留给孩子,把和蔼可亲的美好形象留给孩子,才能获得孩子对我们的认可和尊重,才能真正赢得童心。

3、小班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去弘扬这项传统美德。所以,及时发现幼儿在文明礼貌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幼儿来讲,可以 培养成良好的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幼儿。对幼儿教师来讲,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更有序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班级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任何场合,不分对象群体,文明礼貌都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可能有的人会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孩子还太小,不用那么刻意的去限制孩子,规矩礼貌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可是,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文明礼貌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认真回想了一下,我所在的小班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幼儿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文明礼貌;教师没有建立好榜样示范作用;幼儿家长没有起好关键的带头作用。

  记得有一次,在晨间活动中我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幼儿们纷纷回答:“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啊,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会喜欢,有礼貌的孩子才会获得老师的小贴片……”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愧疚,要从根本上让幼儿认识到文明礼貌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真正意义上欣赏爱、理解爱。

  幼儿的榜样来源于教师,家长,同伴。环境造就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喜欢模仿,榜样作用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幼儿真正理解到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处。家长从日常生活抓起,从一日三餐餐前餐后习惯抓起,从日常见面礼貌问候语抓起。老师从一日常规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与家长协调好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幼儿。

  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学习时机,从真正意义上让幼儿理解讲文明懂礼貌,而不是紧紧为了奖励。

  抓好幼儿文明礼貌好习惯,从小抓起,打好基础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真正意义上跨向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4、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如何引导小班幼儿涂色》

  教育笔记:如何引导小班幼儿涂色

  以前都是带中、大班,那个时候不怎么觉得孩子涂色有困难或者涂的不好,现在自己带小班了。而且给绘画作品涂色是小班必须要做的。怎样让孩子们涂色有进步,而且掌握好相当的力度及控制好自己的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在之前有给孩子们涂色,也只是操作材料上涂,或者区域里投放,只有几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涂的还不错,其他的孩子涂色都是在乱画,没规则。在上个月的家长助教日,东东(化名)的妈妈带来了一节绘画课。给国旗涂色,当时家长们对于孩子涂色方面的操作也不是很满意,虽然我和家长们解释了这一阶段孩子们涂色为什么会这样及其手腕的力度,家长们也认可我的解释,但在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想如何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提高。通过多次的观察,及和毛老师的讨论,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存在的问题:

  1、孩子们不知如何开始涂色

  2、拿了蜡笔不知从哪个方向开始画

  3、手该如何掌握力度

  4、蜡笔多了不知使用哪一支好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和毛老师决定从如何拿蜡笔开始引导幼儿。

  第一步握蜡笔解决了,接下来是涂色的方向,多次观察幼儿操作我们总结了下面两种方向:从左到右涂色,从上到下涂色,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不再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而不敢涂色了。第三步就是颜色选择,我和毛老师讨论后总结,首先让孩子们使用一支蜡笔涂色,并多加引导幼儿尽量涂在黑色线以内,并在每次操作前做相应的示范。

  通过几次的练习下来,发现孩子们进步不小,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为了让孩子们不固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我和毛老师大胆的将蜡笔的投放数量增加,而且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哪种颜色涂色,减少孩子们对于颜色选择困难。在涂色《七色花》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刚开始我们担心孩子只使用一种颜色,或者又回到了刚开始时那样选择困难,但孩子们给我们的结果却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们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而且还会按照自己的想失去按排每一个花瓣的颜色。有个别孩子还特别有想法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的颜色蜡笔。

  从观察到讨论到尝试到练习,这个过程虽然久了点儿。但重要的是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涂色的基本方法,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相信,每次用心的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5、幼儿教师教育笔记《有效提升小班幼儿点数的能力》

  教育笔记:有效提升小班幼儿点数的能力

  背景: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数学首先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关注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在认知活动中发展幼儿积极的情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动力。

  在小班点数活动中,教师除了向幼儿进行点数方法的传授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主动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那如何将小班的点数活动变成幼儿主动的学习与探究活动?教学活动中怎样有效提升幼儿的点数能力呢?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难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实录:

  在《小兔乖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预设了一个《喂小兔》的数活动,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将数量为5以内萝卜、蘑菇的点数学习融入其中,幼儿一边听故事,教师一边在背景图中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点数,后来又以帮助小兔挂门帘的形式,给幼儿提供了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先是让幼儿根据教师给予的树叶的数量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然后教师让幼儿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树叶分别串上规定数量的树叶。幼儿在点数的练习中,部分幼儿出现手口不一致和漏点的现象,如手还停留在3的物品上时已经点数到4了,或者点到5的物品的时候才数到第4个物品。虽然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多次引导幼儿边点边数,但在个别实践中,他们还是回到以往的顺口溜式的唱数,而与实际点的动作与数数不同步。

  分析:

  小班幼儿开始学时掌握的数数知识不完全正确,因而时对时错,错误包括漏讲数词、漏点物体、多余数词、一个物体对应一个以上数词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重新从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分析并思考教师需要改进的教学策略,从而优化活动的实效。

  1、了解小班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学》一书中指出“3——4岁的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薄弱,行为的有意性低,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的稳定性一般在3——5分钟,注意的转移不灵活自主,在指导幼儿学习或组织幼儿的行为时,需要贯彻直观性原则。”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必须依赖于对具体活动材料的操作来完成。 因此在选择材料之前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具体的实物、图像。对小班幼儿的数学活动而言,教师为幼儿投放何种材料、如何投放这些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的意义。小班幼儿的点数活动需要接触具体的事物,从亲自摆弄操作、触摸、观察直观具体的事物开始建立初步的关于点数与总数的感性经验,最后逐渐到建立初步抽象的数的概念。

  2)观察判断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尊重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儿童的发展水平为两种: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通过自己的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经由别人协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发展,找到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每个幼儿的已有点数经验找出相应的可能达到的新的高度的点数要求。

  儿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这一点我们应该首先正确地认识到,并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指导要求。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同样的要求,大声点数,手口一致点数物品并说出总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发展的不同差异,允许幼儿从最接近自身能力水平的地方起跳,让幼儿能看见自己的进步,在幼儿获得了有效的点数经验后慢慢达到新的高度。

  措施:

  1、利用情境呈现材料,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渴望。

  小班幼儿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因此,缺乏情境性的活动或材料,不宜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近期的兴趣点,将小班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迁移到活动中,将幼儿关注的小动物喜爱的食物与点数的材料相结合,并利用自然材料创设真实的游戏情境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幼儿点数活动的积极性,在趣味性的操作中,提升幼儿点数经验。

  2、开放式投放材料,满足幼儿自由取放的愿望。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激发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情境中进行练习,教师应考虑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幼儿主动帮助小动物的愿望。在操作环节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到创设的“小菜场”中,根据所需的数量,自由取放材料并进行点数。形式显得自由而开放,对幼儿来说,也不再是被动的点数物品,而是在自由取放蔬菜的同时移动物体点数,满足了小班幼儿自由取放物品的愿望。

  3、层次性投放的材料,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因小班幼儿点数能力发展的不一致,导致有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但不能说出总数;有的幼儿只能唱数,点数时手口不一致,或数快或数慢;有的幼儿在数物对应方面还不能建立联系,只有5个物品还会数出“6、7、8、9……”。因此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注意材料所隐含的层次性。在活动中,教师可谓幼儿准备不同的数量,让幼儿自主获取物品后进行点数。点数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选择堆在一起并数量较多的物卡,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排列整齐并数量较少的物卡,这样的操作既降低了点数难度,又增加了点数的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4、教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激发幼儿乐于尝试的欲望。

  小班幼儿在点数中会出现不自信、不大胆、不愿意点数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幼儿大声点数,及时表扬幼儿的积极行为。或者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手势动作,或者一句直白明确的表扬语言等等都会给幼儿的点数行为给予莫大的支持,能有效提升幼儿点数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针对不同幼儿个性发展,教师选择的鼓励和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发展较好的幼儿,表扬的同时可以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要求,而对发展较慢的幼儿则需要给予更多的行动上的支持与鼓励,单靠语言上的鼓励是不够的,教师和同伴的榜样示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发展需要的幼儿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鼓励和评价方式,更为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点数经验。

6、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班幼儿家长》

  教育随笔: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班幼儿家长

  人们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人把父母比喻成雕塑家,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个未成型的泥巴,而作为父母,就要把这一块泥巴,雕刻成一件艺术品,这其中就需要灌注教育。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这块泥巴也渐渐有了形状,然后越来越坚实,甚至有时候,这块泥,就不听使唤了,即使再怎么捏,也无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那些早该进行的教育,已是为时已晚,那些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当然也就很难纠正。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岁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关键期,正值小班年龄阶段。那么,如何将最合适的教育给予他们呢?我认为,我们需要从认识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始。

  第一,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婴儿到幼儿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顾,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岁~4岁幼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长意见,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这种抗拒常常在3岁~4岁时达到高峰。在刚入园的小班小朋友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看着碗,不会自己吃饭,自己不会用杯子喝水,看到鸡蛋不知道怎么吃。说明什么呢?作为家长,没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办代替过多,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其实,抓住现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这个特点,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好。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吃饭时发筷子及浇花、喂小动物等。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培养自信心,有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没有抓住时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第二,攻击性行为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这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语言,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家长要理解,因为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当然,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第三,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迅速。3岁~4岁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这个阶段家长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嫌烦”,父母要接受孩子这个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多制造些愉快气氛,如“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担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同时当幼儿语言发展起来后,攻击性行为会自然减少。

  第四,爱模仿是小班孩子又一特点。在这个年龄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样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比如吃饭时妈妈看见饭菜里有胡萝卜皱起眉头,孩子也就不想吃胡萝卜。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好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勤俭自强、勇敢自信便会自然地形成,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第五,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是你让他听他随后就忘,你要让他看他就能记住,让他做他就能理解。这就是说,孩子的思维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幼儿只有听到、看到、拿到具体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针对这个特点,家长要多引导幼儿看图片、实物,让孩子多动手操作,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例如吃糖果时区别“1和许多”、点数糖果,按颜色分一分、按软硬分一分、按类别分一分等。在家里父母不妨多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如玩具、瓶盖、废旧盒子等,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这些物品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用它们作为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会有关数学知识。

  家长朋友们,如果您能够从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家庭教育将事半功倍。望家长朋友们能够为孩子做好入园的生活、心理等各项准备,帮助幼儿迈好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笔记中班3篇》:安全教育笔记中班第1篇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

《教育教学笔记大班3篇》:教育教学笔记大班第1篇  大班的郭海诺,一直以来,以为是一个小女孩,说不定认识孩子,却和真人对不起号来,更甭提对孩子有所了解了,今天终于对孩子有了些许了解。孩子是一个爱帮助

《小班教育笔记400篇》:小班教育笔记400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获得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淘气、爱捣乱的孩子往往获得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追念起来,其实那些淘气捣乱的孩子,也需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