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24

这是《盼》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袖、篷”等生字,学会“雨衣、袖筒、斗篷、袖子、瓦蓝”等词语,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2)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文某某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4)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扩充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2.过程与方法

在品读和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3.情感与价值

感受作者的语言、环境描写的生动巧妙,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可爱。

教学重点

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文某某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铁凝的资料。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说谎话,第二件就是下雨。6月里,老是下雨。这么一来,就是下了课你也出不去,大家只好挤在教室里。哇啦哇,哇啦哇!好像大雨一下把我们三年级的教室变成了蛤蟆坑XXXXXXXXXX”作者铁凝曾经这样讨厌下雨,但却因为一件新雨衣,她又雀跃着盼望着雨的到来。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盼”的心情?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呢?

二、自主预习导读

(一)字词集中解读。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疯(

  ) 甩(

  ) 嚷(

  ) 袖筒(

  ) 斗篷(

  ) z?

  )z竮?

  )z!XXXXX(

  )蓝 jiXXXXXng(

  )油 xXXXXXng(

  )味 嘴chXXXXXn(

  ) 理直气zhuXXXXXng(

  )

2.词语解释。

(1)z竮竮?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2)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3)瞟:斜着眼睛看。

(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5)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儿不敢疏忽的样子。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某某。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节选自铁凝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夜路》,铁凝早期的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如文某某的“蕾蕾”,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我们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她的纯真可爱,也正是这种纯真可爱,唤醒了我们对于美好心灵的赞赏与追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

“我”在盼什么?为什么会“盼”?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里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描写方法?用不同的符号在相关的语句旁做上标记,和同学们交流。

(2)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品读课文,走近人物

1.师:这篇课文不仅有生动的心理描写,还有大段的人物对话,和身边的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看谁读得好!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评议。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写妈妈为我买了新雨衣,“我“强烈盼望着能够穿上它,好不容易有一天下了雨,却因为放学在家而没有机会穿,第二天一早,终于又下起了雨,“我”如愿穿上了新雨衣。

  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快乐出门等小事件。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很好地说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紧紧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二是“把重要的事例写得具体生动”,如详细描写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我在教学中通过初读,理清课文所写的事例,然后细读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小事件”,揣摩表达效果,体会课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写”并“把重要部分写具体”的。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预习不充分,课堂讨论不激烈,对重点的段落阅读不够,没有很好体“盼”的心理活动,对课文理解不够。今后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设计说明

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如何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2.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并在提供的场景中,试着运用多种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去写一写。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景物等来描写“盼”的心理活动,并能够找到几处写得最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

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

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比如,“甩”读shuǎi,不读suǎi;“唇”读chún,不读cún。

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

预设: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本义:扫人一眼。

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儿声响。形容做事谨慎,不张扬。

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袖”“缩”“甩” “嚷”“酱”“唇”这几个字。

比如“袖”“缩”“嚷”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得细小一些;“甩”是一个独体字,书写时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区分开来;“唇”“酱”是上下结构,“唇”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酱”字书写时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梳理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事,再自主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 反馈交流

(1)学习词语

斗篷 袖子 衣柜 酱油 嘴唇 楼梯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逗引 甩打 蹦出来 嚷着 缩着

①学生朗读词语,把字音读正确。

②引导发现规律:第一行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第二行都是动词。

③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写,重点引导关注“唇”字半包围结构,“嚷”字不要少了一撇。“酱”不要漏写“酉”部的横画。

(2)引导梳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盼的原因——得到新雨衣、盼的经过——盼穿新雨衣、盼的结果——穿上新雨衣这三件事。

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围绕“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见到妈妈送她的雨衣后那么兴奋吗?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四、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概括感情主线。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概括能力。

(1)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并用几个词语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兴奋。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担心。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喜悦。

(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洁准确,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教师再做引导,不用深入分析。)(补充完善板书内容)

(2)升华主题:从全文的感情脉络可以看出,主人公从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担心,直到最终如愿以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撑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有希望,就会有快乐)

设计意图:从分析每层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线索,并适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借鉴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个句子。

3.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里的哪些词句说明“我”非常兴奋。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运用重点词语,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试着通过片段分析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也能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借鉴。

第二课时

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

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动词说明“我”非常兴奋。(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导入新课: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对这件新雨衣非常喜欢,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从作业检测入手,切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举两得而又顺理成章。

二、根据课文题目,研读文章内容

1.引导学生聚焦“盼”字。给“盼”字组词,如:盼望、企盼、切盼……

2.引导学生围绕标题,提出问题。

小说主要人物有谁?主要事件是什么?

说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抓关键信息,关注标题。这篇课文的标题即点明中心意思。这样的课文我们学过很多,如《花之歌》《宇宙生命之谜》等。有道是文章的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要注意琢磨标题,写作时也要花心思拟标题。

3.读一读描写“新雨衣”的语句,感受“新雨衣”的特别。

相机学习“篷”。(出示斗篷、斗篷式雨衣等图片。提示:“篷”,部件“”表示与竹子有关,斗篷就是竹子做的。部件“逢”提示读音。学过的字还有“缝”“蓬”,分别组词)

4.抓关键信息,理清情节。

(1)找一找文章中提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试着根据这些信息的提醒理清情节。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形成板书(表达不唯一,越精练越好。教师示范,学生效仿。最后两个情节可以合并):

得新雨衣急着试穿→盼来下雨→央求买酱油未果→盼雨停赏美景→穿上→走在街上

看着以上板书,默想故事内容。

说明:阅读小说等叙事类的文章,要注意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根据时间、地点及其变化等信息,能够轻松地理出情节,且情节起伏变化(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行文结构也一目了然。

(2)找一找描写“我”心情的词,想一想“我”是怎样随着情节变化而心情起伏的,试着画一画心情变化图(可以提供作业纸)。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如图2。或投影学生作业纸上的心情变化图,并讲解)。

看着板书,默想故事情节,再现“我”的形象。

说明:阅读小说,要注意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以人物心情变化为线索,可轻松地把握情节发展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如这样一理,“我”盼的心理活动、心情变化,一目了然。

作者围绕中心意思“盼”,即“盼下雨穿新雨衣”这一心理活动,选择试穿、盼下雨、央求买酱油未果、又盼雨停、终于穿上等系列、连贯事例,将“盼”的心理活动写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使好新鲜、纯真可爱的“我”跃然纸上,打动人心。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1.教师展示铁凝《盼》的原文,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收到妈妈送的雨衣很兴奋。

预设:

生1:因为“我”讨厌下雨,而六月里经常下雨,一下雨我们就只能挤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玩。

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学放学的路上不会淋湿。

生3:因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别高兴。

2.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正因为有大家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着下雨,盼着在雨天里不必躲闪尽情玩耍。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也为下节课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打下了基础。

四、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指名朗读: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种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2)“我”对雨衣的喜爱。

“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了吗?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紧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师:“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师:“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说明了什么?

生:“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书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总结感悟、布置作业

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四、初试身手,延展选材恰当运用

1.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以立意为本,围绕着“盼”的中心思想,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了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等方法,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2.继续学以致用,结出更丰硕的学习成果吧。翻开76页“初试身手”,看看这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选的材料能否表达中心意思,能的请打“√”,回家认真思考并写上理由。

六、设置作业,课外延伸

1.画出课文中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外阅读《盼》原文,说说当“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设计意图:这两项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描写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课外阅读量,体会原著的魅力。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盼》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赶忙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类文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处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这篇课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课里,虽然抓住了“盼”这个线索,但是在板书上体现不明显。板书没有一条明确的线索穿起来,所以略显凌乱,不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学生在回顾这一课时,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以“盼”为线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时的着急、失望的心情,和终于下雨时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来在板书上列出来,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这样更能突出“盼”这个题目的含义,教学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