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教养笔记中班19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培养幼儿在球类活动中的坚持性
球是孩子们游戏的好伙伴,球类运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发展幼儿走、跳、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促进四肢运动的协调性,增强幼儿的体质。在开展课题《幼儿园球类运动的“游戏性”教学研究》中,有很多经验心得,我先讲讲球类活动中孩子的坚持性:
一、丰富的游戏材料,增添幼儿活动的乐趣。
辅助材料是开展球类活动重要伙伴,形式多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想象,玩出更多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操作性较强的辅助材料,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还发展了幼儿的智力,锻炼了幼儿的能力。比如颜色鲜艳的布球,形状可爱的篮筐,坚固耐用的旺仔牛奶梅花桩等等。通过与这些材料的互动,孩子们能够自主创新出更多的玩法,这样让他们开展游戏的兴趣更浓厚,沉浸在活动中的时间也更长。 我们一直强调要丰富游戏材料,做好活动准备。当然游戏材料固然要准备的很充分,但也不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要将每一种材料都拿出来,孩子就会感兴趣,活动就会比较成功,而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不同的材料,也可能在同一个活动中,用到不同的材料就能达到不同的活动效果。有时候我们提供过多的材料反而适得其反,过多的材料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新鲜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只提供对的材料,而不是提供多的材料。在平时的户外活动时,我们可以根据本次活动内容提供相关材料,在幼儿达成锻炼目标时再提供其他玩具进行奖励,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更集中于自己的活动锻炼中,更好地发展技能。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适应幼儿的心理特点。
小班幼儿自制力和注意力较差,对枯燥单一的动作缺乏兴趣,而将单一的动作技能练习加上情节,再结合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渲染下,一定会深深吸引住幼儿,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下,主动地参加各种球类游戏。因此我们在组织球类游戏时,会设计不同的游戏情境来培养幼儿对其的兴趣。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了幼儿对球类游戏的兴趣,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习得和感知了球的玩法与性能。如活动《小兔打怪兽》中,我绘制了四个形象可怕的大怪兽,并在活动场地上标识出了河流,大桥,还在怪兽周围种上了小兔子爱吃的蘑菇,让小兔子们走过河流,跳过障碍,用旁边的小石头将怪兽打倒。同时,我还制作了很多的兔子头饰,让孩子更好地融入情境中,自觉地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了投掷的技能,而且在这样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孩子们都忍不住想要来多尝试几次,很简单地解决了平时我们头疼的兴趣减退的问题。 针对中大班的孩子,我们则在班级和年级里开展各种球类比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检验了自己的球类技能,也增强了信心。拿到的一张张奖状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动力,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球类活动的学习中,坚持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延长。
三、争取到家长资源,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 家长的支持是顺利开展球类活动的有利条件。
因此,我们发动家长,请家长帮助自制各类手工布球来丰富球类材料,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选择。同时,请家长带幼儿观看各种球类比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带领孩子共同练球,提高他们的技能等。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我们的球类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家园合作开展的球类亲子运动会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让他们对球类多了一份亲近感,也更愿意投入到球类活动中。
培养幼儿在球类活动中的坚持性,不能是仅仅依靠生硬、单调的锻炼来完成。通过投入丰富的材料,创设有趣的情境,争取家长的支持等一系列手段,能让幼儿更自觉主动地进行练习,让他们对球类活动持续的保持兴趣,这样便能很好的达到提高他们的坚持性的目标。
教育笔记:养育宝宝的一些体会
中一班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周恩宇的爸爸,我们家周恩宇是去年9月份才转到西幼的,今天能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真的很高兴,谢谢老师们给我这次机会。高兴同时也感到很惭愧,因为周恩宇做为中一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和其他小朋友比起来并不是优秀的,突出的。今天我就平时对周恩宇的教育随便说说,有不对的地方望老师们和家长朋友们包含。
不怕孩子问,孩子说,就怕他不说。我们大人不要烦孩子的话怎么这么多,怎么那么多问题,和孩子说话时要有耐心,要弯下身与他交谈,当他提的问题我们不会时,告诉他我们查到答案后再告诉他,我们大人要先做到不瞎说;
用大人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吐字要清晰,当他用词不当时告诉他正确用词即可,不要说孩子;我们主要看新闻和记录片,即使孩子没看电视,也能听到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增长见闻;
我们家孩子在外面玩时会看到他没见过的东西,他就会一直在那看,他还会不时的问别人这样做为什么,我们也不会催他。
多看书,看各种类型不同的书,最主要是给他多读书,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每天晚上都给他读书,很多词汇他都是从书上学来的,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好,有时我们少读了哪段他都能听出来;
有空时就带他出去玩,增长见识,老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决定去哪儿玩时,要和孩子交流由孩子定,让他知道他是家庭中的成员,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每次在外面玩他都会与不认识的人说话时,我们也不打断他,增加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
其实养育孩子就是自己重新过一次童年,将自己童年中没能做的事儿、想法及遗憾,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新补上。家长的作用不是很多,只能是引导和促进。
最后,我要向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忠心感谢,因为我们家长知道在家时带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30多个孩子在一起,你们真的很最辛苦!谢谢!
教育随笔:培养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中班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一直以来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规则时,幼儿总是一直很难理解。在一次户外游戏中,教师本来预设大型玩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突然幼儿提议玩“捉迷藏”。很多与幼儿突然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始玩“捉迷藏”游戏。因为之前在幼儿园没玩过,所以幼儿都很兴奋。第一次游戏后,教师发现幼儿虽然很高兴但却没理解游戏规则,幼儿对在大型器械自由跑玩感兴趣而已。于是在游戏后,教师便以游戏的规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开始第二次游戏。游戏后教师再次总结游戏情况,发现许多幼儿没理解游戏要求,提出“藏的人”和“找的人”不同。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后,对游戏更加有兴趣了,提出再次游戏。于是开始了第三次游戏,这次游戏中幼儿基本能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每个幼儿都很兴奋而且能按规则游戏,且对游戏也更加感兴趣了。一直以来教师总以为幼儿就喜欢自由的乱玩,游戏与规则没什么关系,有规则的游戏幼儿也不太喜欢的。但今天发现幼儿慢慢长大后,对游戏的也发生变化。游戏中的规则使游戏更加有趣,所以规则被幼儿接受了。反思以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规则时都是教师主观的和强迫式的,忽视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和需要,所以幼儿没能很好接受。所以要从规则的需要方面,引导幼儿理解和接受规则。
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幼儿就能接受,幼儿就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何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从游戏的角度思考,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规则的意义,从而产生对规则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教育笔记:抓好每个幼儿的常规培养
进入中班快有一个月了,孩子们也渐渐的懂事了。到了中班,教育的方式和小班也有所不同了,小班的时候能用一个游戏哄哄孩子,但是进入了中班有的时候一个游戏都吸引不了他们了。2个月休息回来,发现孩子们在常规上有了很大的退步,小班的时候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就能乖乖的听老师的话,而进入到中班有的孩子却越来越皮,甚至不来听你的话。
常规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基础打的好坏往往能让你接下来的工作艰难与否起着重要的角色,小班的时候我们班的常规培养还算是不错的,所以进了中班也只是个别的孩子比较的皮,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都能够听老师的。但是我班还是有几个孩子在常规方面有欠缺的地方。中班又来了新的几小朋友,她们几个的常规真的让我无法接受,看见她们几个想想我现在的班级孩子们真的很听话,刚刚进入我们班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盘子中的饭菜要吃完,不知道每个游戏结束了要去洗手才能吃东西,有个上午我在带班,我请孩子们小便洗手吃水果,那个孩子解完小便,我提醒孩子要洗手,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洗手。”我就告诉孩子,吃水果之间必须洗手,孩子“恩”了一声去洗手了。但是第二次让我不解的是孩子还是这样的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洗手,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无奈,但是我没办法,还是对孩子说我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管干什么,你结束了肯定要洗手,不然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到你的肚子里面去,你就会生病了。孩子最后没办法,在我的指导下去洗了手。再说说这个孩子上课时候的常规,她的小屁骨永远是离 开它的板凳,不管怎么样教育她,不到3分钟的时间去看,她不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就是在地上不知道在寻找一些什么。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和我的主班老师进行了思索,如何把这个孩子培养好?首先要从常规抓起,一次说了没用就说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是第三次,让孩子记住这件事必须这样做。时间久了,孩子就然而然能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孩子也就不会忘记了。无时无刻注意这个孩子的动态,一不行就让孩子改正,一次改正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总结:班主任在班级常规培养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是一个班级的活动指向。她的性格、行为、观念影响着班上的每一个老师,甚至每一个小朋友,所以,一个好常规的班级,班主任在其中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班主任自身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班级的常规,首先当然需要有正确的常规理念。如果一开始就是歪的,
以后方向当然也是不正确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对自身应该是高要求,举手投足都应该是其他老师和孩子的榜样。
二、 班主任需要有团结班级老师的能力。
常规好与坏,需要班上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而班主任就是牵起三位老师的
一根绳子。三位老师只有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力从一处使,才能让班级的常规有效的建立起来。
三、 班主任需要有一定的班级荣誉感。
我们都知道,只有喜欢这样东西,喜欢做这样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完
成好。同样的道理,班主任只有喜欢自己的班级,喜欢自己班级的同事,喜欢班上的孩子,对班级的一切有着新鲜感、荣誉感,有信任感,相信这样的班级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班主任们,你们有没有埋怨过自己班级的常规不好?有没有羡慕过其他
班级的常规?有没有静下心来想想原因?有没有自我反省而不是责怪其他人?……想想吧,班主任们!愿你们都是班级常规好的班主任!
教育笔记:如何促进中班孩子之间的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但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不合群、独占、争抢玩具、甚至打人等不良行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幼儿间愿意合作很难,需要老师的培养,我们老师要尽量在游戏、学习、运动中创设一些情景,使幼儿逐步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间的合作,体验合作后的快乐。我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材料
开学初在语言活动十二生肖中提供了一个幼儿合作的环节,利用十二生肖图片进行排排队,三个幼儿一份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孩子主动选择两位孩子进行一起操作,在这操作的过程中能看到孩子间的分工、协调,能力强的幼儿一下子就完成。可是也有发生争吵的,为了自己能拿上固体胶,抢着拿图片粘贴,使操作活动无法进行。看到这种现象,说明幼儿之间缺少合作的意识,在以后的操作活动中都以两个或三个孩子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几次活动后,幼儿尝到了与同伴间合作的快乐,渐渐地萌发了合作的意识,材料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
二、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环境
幼儿自由活动时喜欢看图书、听故事、摆弄玩具。根据这一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共同分享,相互讲述故事的内容,交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引导幼儿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如:抢椅子、捉小鱼等,通过这种自主的环境来促进幼儿间的合作化,幼儿在这样的自发自主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协商与合作的机会。
三、在运动活动中为幼儿合作提供机会
幼儿运动中帮助他们设计了各种俩人和三人一起玩的游戏,给幼儿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并教会幼儿一些合作技巧。如:抛接球、跳纸棒、翻绳、炒豆豆、运货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增进了幼儿间的合作,自行选择玩伴,共同商讨游戏规则,渐渐地使幼儿间的合作与交往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必然。
同时,老师们平时注意收集信息,及时拍摄幼儿间合作的情景,并把照片或录像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共同欣赏、相互讲述,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合作是幼儿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将来的人们必须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间的良好合作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笔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策略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辅助材料,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来做标记,进行封闭式数数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孩子们有了分享的意识:会帮助同伴取拿材料,会和同伴交换材料使用,当材料不够时学会等待和协商。
而我们知道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又时时处处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缺乏分享意识。所以,在开学初期我们往往会看到几个孩子为了同一样玩具或者材料等而抢夺不休,或者常会听到孩子们的争论:“我没有,这里东西不够了。”“他不肯给我们用。”于是,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运用了以下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问题诱导策略:
提出问题,诱导孩子体会别人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分享可以分为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两种情况。要孩子能主动的、快乐的进行分享我们就先从孩子的分享意识上着手。精神意识上的分享是一种精神上的分享纠纷,如不愿把快乐、伤心、委屈、生气等各种情绪体验与他人分享。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中学“活动中设计温馨、甜美的环境,教师用语温柔、亲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培养乐意与人交往、分享的情感。同时针对幼儿在发展状况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我们注重教育要求、方法的针对性,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二、方法指导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让材料来说话,引导孩子考虑分享的方法,尝试去做一做,体验分享的快乐。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了孩子不能掌握分享的方法,他们在与同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是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同时,孩子们在家中享受着“小皇帝”的待遇,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无边,但是只宠不教。往往孩子们有了分享的意识,却不懂得分享的方法和做法。先通过与孩子们谈话来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分享上存在的不足和差异,再在教育手段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引导孩子通过尝试对材料的操作来亲自体验分享的方法:轮流分享、先人后己、平等分享等。
三、榜样示范策略:
在孩子中表扬会分享的孩子,宣传他们分享的方法,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中班幼儿的有意行为增强了,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了,但他们有了嫉妒心和挫折感,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导致孩子利他主义倾向削弱,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使孩子自我观念不断膨胀。导致他们不愿意把物品与大家一起使用。在一系列的有意培养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交往,在模仿和被模仿中、在与同伴共同分享中,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感受到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教育笔记:我们还是好朋友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也由于他人交往的愿望。然而,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很多孩子还是会为一点小事或为争吵玩具而发生冲突,甚至是大打出手。
今天早上我在收拾超市就听见有什么东西洒了的声音回头一看是硕正在扬积木,我走过去问硕:“硕怎么了,为什么要扔花片呀?”硕还没开口,子硕就说了:“老师他拿着积木打我!”我问他:“硕,是吗?”“你打他来,为什么打他”“是他先打我的”硕说。我又转过来问子硕,子硕告诉我:“老师他不跟我一起玩”“不跟你一起玩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一起玩,或者是找其他小朋友玩呀!”“我就想跟他玩”“但是如果你把他打了他还会跟你玩吗?”“不会”“那你应该说什么?”“对不起,硕”“没关系”硕我还要问你一件事情:“你不跟他玩就不跟他玩,你为什么要打他还丢花片呀?这样做不对知道吗?“有事先跟老师说老师会帮你解决的知道吗?”“知道了”。那你们握握手,你们还是好朋友好不好?“好”他俩异口同声的说着,然后又跑进去玩了。
指南中提到“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好朋友,喜欢结交新朋友,遇到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又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情愿意与大家分享。”通过这次小误会让孩子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
教育笔记:休闲五分钟
自从进入中班以来,班里的孩子变得越来越爱说话。其原因是综合性的,一是由于幼儿语言能力、水平的飞速发展,他们变得会说、能说了;二是因为幼儿词汇量大大丰富了,他们变得更加有话可说了;三十幼儿和幼儿之间关系更密切了,彼此之间更熟络了,幼儿也变得更有话说了,更愿意说了。
诚然,孩子们和乐融融、相亲相爱的在一起,是一副极美妙的画面。然而,“过犹不及”。
当幼儿在一起的七八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爱不停地或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让班级活动室仿佛饭馆一样嘈杂、人声鼎沸,不仅对幼儿咽喉、声带、听力的健康发展有所不利,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倾听能力的进步。
自从发现班里孩子太爱说话这个问后,我思考过很长时间,也因为有时候没有好的对策,看到幼儿吵吵嚷嚷成一团而大发雷霆。近两个月前的县“一日生活优化与规范”培训中,偶然听到培训的老师让我们中途休息时候说的一句“我们也需要轻松十分钟”,顿时有了一点灵感。
回到单位,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引入“休闲五分钟”的概念。让他们在教学活动间隙,教学活动和游戏之间能有5分钟的自由交流的时间,我的要求是“声音不要太响”,“和朋友说说昨天你回家干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人,玩了什么游戏”等等等等生活琐事,或者是说说内心的一些想法,总之让幼儿在这5分钟之内畅所欲言。这样的方式持续了几天之后,我发现教学活动中交头接耳的现象有所缓解,吵吵嚷嚷的状况有所改善。坚持了数周后,连幼儿也觉得“我们的活动室不再那么吵那么难听了”。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改变,但收效还是巨大的。尽管这个问题暂时的解决了,但我们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须要去改进的瑕疵,这需要老师对幼儿的细心观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教育笔记:老师我不饿
都说我们中三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
似乎也可以这样讲,他们都是从不同的幼儿园相聚到我们中三班。
全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也这样想。
他们的性格名字我们都还不认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班的郭子诚。为什么要讲他呢?他是我们班最懂事的一个小男孩。男孩子具有的调皮他似乎在幼儿园全都收起来了。上课时也是最认真的。但唯一让妈妈头疼的就是吃饭。
每到吃饭的点就是他在幼儿园最不开心的时刻。
于是我就过去询问情况,他总是告诉我:老师我不饿。
然后就开始哭。我便安抚他我们不爱吃就少吃一点但是不可以不吃。都说小朋友是最听老师的话啦,可是对于这件事似乎不大起作用。
妈妈告诉我在以前的幼儿园中午时接回家吃饭的要不就是妈妈给他送饭。于是给她养成了这个习惯。挑食不爱吃饭。于是我跟他就约定了一件事我们每天少吃一点幼儿园的饭同样的饭这次吃五口下次就要多吃一口,这样我们就可以克服它啦。他也同意啦。以后的几天里虽然效果不是很大但也不会再哭了。记得有一次跑过来跟我说刘老师今天幼儿园的饭真好吃。
上小班的时候,每当孩子们吃饭的时候,都是班级三位老师帮孩子们摆放好每一桌的餐盘、碗匙,然后盛好饭菜后,请幼儿就坐进餐。每次吃完饭后孩子们不是去散步,就是留在教室里进行阅读或区角活动。留下保育员老师自己一个人打扫,收拾餐具。
而如今,孩子们升入中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一学期中,渐渐地,部分能干的孩子已经愿意并能帮助保育老师在每天吃饭前分好餐具。但每次帮助保育老师拿餐盘、分碗匙的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孩子,其余孩子每当听到老师问道:“谁愿意帮老师忙”的时候,都漫不经心地看着动画片或做着自己的事情,仿佛这件事是与自己无关。对于这个现象,我觉得应该让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每天的吃饭前,当保育员老师要求请小朋友帮忙时,我就让这周的小组长和副组长们去帮保育老师的忙。(我们班每周都更换小组长和副组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值)
后来,渐渐发现,孩子们乐意帮忙,每次都举手要求去帮助老师分餐盘等。但孩子们摆放在餐桌上的餐盘数量总是与该桌的人数有差异,不是多就是少,要不就是餐盘数量与碗的数量不相符。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在桌子上写上该桌幼儿的名单,让分餐盘的孩子们根据名单上的数量来摆放,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餐盘摆放错误的机率。
为了提高孩子为他人服务能带给自己快乐的意识,于是,每当孩子午饭快吃好的时候,我准备几块抹布,打了一盆水,请吃完饭的小朋友帮忙擦桌子,小朋友们非常地乐意,高高兴兴地收拾餐具、擦桌子、摆椅子……这时我发现没有吃完饭的小朋友都抬头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于是我就说:“你们加油吃,吃完了也过来帮忙吧!”小朋友听了很高兴,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也渐渐加入到帮忙整理的行列中来。
通过这件事情,孩子们既改掉了吃饭时不催不吃的坏习惯,同时也学会了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感到了劳动的快乐!
每次看见其他班的老师组织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活动时,幼儿总是快乐的沉浸在这个游戏,我常常被孩子们这快乐的一幕所吸引,让我更羡慕她们班的小孩有良好的活动规则和活动次序。可是一想到我们那个班,我就有些厌烦,心中就会产生不愉悦感。我们班有太多的调皮蛋了。
今天下午,我们是健康游戏,我想何不也来尝试玩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呢?当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时,孩子们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我想完了,到时又要乱跑了。因为有了上次的安全事故,我的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他们再发生什么意外。可是他们偏偏好动又爱跑,真是让人伤脑筋。所以我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宣布了一个规则“待会跑的时候不能离开塑胶场地”。游戏的开始就出乎我的意料。不知是什么原因,孩子们有次序地跟在我后面问着“老狼老狼几点了”。当我说“天黑了” 时,他们在我的周围灵活的躲闪着我,快乐的遵守着游戏规则。后来出来活动的班级多了,场地上人也多了,我怕看不清楚发生碰撞,就马上转移目的地,来到草地上去了,继续快乐的玩着。玩着玩着,也许是草地上太软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就把持不住自己的行为了,把平时的爱好动作——故意摔跤,又开始在草地上故伎重演。于是我又制定了一个规则“如果小朋友在草地上摔跤,就在旁边休息一次,参加下次游戏”。刚开始我以为这个规则不会成功的,可是孩子们却很自觉的遵守了,连平时最调皮的孩子宋杨都自觉遵守,着时让我大吃一惊。规则就是这样在快乐中生效的。
睡午觉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很难的事,特别是我们班换了新的寝室,小朋友情绪很高涨,特别有几个“顽固分子”精神高涨,情绪活跃,他们一会把手举起来,掰掰手指头,一会又瞪大眼看这看那,更有的是还会影响到已经入睡的幼儿,去揪别人的被子,摸摸别人的头。
我们每天中午老师会来回巡视,当你走到他面前时,他就闭上眼睛,当你刚走过他身边时,马上就睁大眼睛。现在我们每个班都发了一本故事书,每天中午孩子睡觉时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很愿意听故事包括那几个难以入睡的幼儿,听着故事也会睡着,现在孩子们听故事已经习惯了,中午睡觉就会躺好等这老师讲故事。看到幼儿的这一表现老师很高兴。
我班的阳阳小朋友这段时间不知怎么了,一直要哭鼻子。平时的她可能干了,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是我们的得力小助手。第一次,吃午餐的时候,她哭了起来。我连忙问她:“阳阳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为什么哭呀?”刚开始她一声不响,只是一味地哭。在我的追问下,阳阳一边哭,一边轻声地说:“饭盛得太多了,我吃不下。”于是,我就给她舀出了一半的饭,“现在不多了吧?快点吃!”可阳阳还是一直哭。
放学的时候,我就跟阳阳的妈妈说:“阳阳今天饭吃得很少,而且吃饭的时候一直在哭,是身体不舒服吗?”阳阳的妈妈说:“这几天她一直在吃药,说不定药吃多了,胃口就差了,在家里也吃得不多。老师你给阳阳饭盛少一点好了。”
第二天,饭刚拿来阳阳又开始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你这几天胃口不好,不要哭了,老师给你盛少一点吧。”说完,我给阳阳先盛了饭,只盛了小半碗饭放在她的面前,可阳阳还是在哭。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让她把半碗饭吃下去吧,她一边吃一边哭,不吃吧,等一会一定会肚子饿的。
第三天,我们给她饭盛得更少了,可她还是哭。但我们还是要求她把“一口饭”吃下去。
第四天,她不但吃饭要哭,连吃餐点也要哭了,弄得我们手足无措,本来饭吃得少了,分餐点的时候就多给她吃一点,可现在连餐点都不要吃了。
连续几天我发现阳阳廋了很多,也忧郁了很多,以前活泼、开朗的阳阳现在总是红肿着眼,也不跟小朋友一起玩了,甚至都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我们真的很担心,可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可阳阳每次吃东西的时候还是要哭,不肯吃。
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不是童话世界里那朵神奇的七色花,它没有魔力,只是幼儿美工书上一朵有着七种颜色的纸花,但它却给了一个孩子很大的信心。
小昕是一个上过托班后直接升中班的孩子,虎头虎脑,看似十分可爱,却是令我十分的头疼,除了吃饭特别乖外,我几乎在他身上找不到其它的优点。每天早操时只有他藏着两只手蹲在那里一动不动,集体活动时总是一个人游离在外,画画、剪纸没有一样他肯动手……在我看来,他对活动似乎都不感兴趣,我们也试图和他的妈妈沟通,但也不见效果。
又是一堂剪纸课,今天的内容是“七色花”,因为跟孩子讲过“七色花”的故事,所以大家对这个活动特别的感兴趣。当孩子们都在愉快的动手时,我依然看见小昕坐在那里,但这次似乎与往常有所不同,剪刀仍旧安静地躺在桌上,“七色花”的手工纸却牢牢的握在手中,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拿起桌上的剪刀,放到他的手里握好,然后手把手的跟他一起剪(我不知道这是我第几次做这个动作),这一次他没有抗拒,我还乘机激励他:“这可是一朵有魔力的七色花哦,他会让小昕的手变得很能干,瞧,一个花瓣就要被你剪下来了……”我就这样唠叨着和他一起剪,到剩最后两个花瓣时,我慢慢地松开了手,因为我发现他的手已经在自觉用力了,那一刻让我明白,孩子不是不会,只是缺少自信罢了。我忍不住赞道:“小昕好棒哦!”……
小昕的“七色花”完成了,这是他开学至今第一次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整个作品,虽然还是那么粗糙,但却给了他足够的快乐。当小朋友一个个将做好的花拿过来给我时,我发现小昕拿着花快速地跑向自己的抽屉,因为跑得太快撞上了同伴哭了,我走过去安慰他:“小昕,还疼吗?七色花会让你变得不疼得,对吗?”含着眼泪的小昕看上去不再那么顽皮:“老师,我想把这朵花带回家,好吗?”轻声的征求。我郑重的点了点头答应了。在他回家时,我还把多余的一张七色花手工纸奖励给了他,让他到家里再做一朵,这天回家他显得特别高兴。
从那天以后,我发现小昕有进步了,做每一件事不再像以前那么抗拒了,我想这是“七色花”给他的信心吧。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努力寻找开启孩子心门之锁的钥匙,并在最合适的时间打开它。
孩子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参与集体活动,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爸爸舍不得,妈妈不放心,都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会哭、会闹。家长的心情我能理解,这也是为人父母应该有的“思想小斗争”,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当然我想对家长说的,能对家长说的,只有放心,请放心,放宽心。
10月19日开始了小班的第一次中餐,一大早,家长们就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抱着被子,走进了幼儿园。与往常不同的是,即使被子已经铺好,也早已说过了“再见”,可家长还是迟迟不愿意离去,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个别家长还单独找我谈谈“孩子吃饭的小问题”直到我们开始了升旗仪式,家长才陆续离去。家长的行为方式搞得我也开始“嘀咕”了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有这么差么?都是周岁适龄儿童,该有的常规他们一样都不落下,难道就输在吃饭、睡觉上面?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餐时间,怀着激动的心情,中餐开始啦!“老师!我还要”,“我也要”,“我要吃2碗”……!中餐就在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比赛声”中结束了,饭菜全部吃完了,没有一个孩子要喂饭,没有一个孩子哭闹不吃饭,整个小班年级,我们班吃饭最快、最干净。中餐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着,做着游戏,讲着故事,很快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上完了卫生间,在找自己床的时候多花了点时间,毕竟第一次睡自己的小床,还不是很熟悉。很快孩子们躺好,甜甜的睡着了,事实证明家长的担忧是多余的,孩子已经长大,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心、放手,放孩子“自由飞”,集体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家孩子依赖父母亲友,什么都不愿意干,也干不了,总有人帮,有人担心,不让做。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孩子学会自立、自理,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上厕所、吃饭、睡觉,当个有主见的“小大人”,他们学会攀比,学会跟样做,学榜样,也立志当同伴的榜样,他们努力着证明着,他们能行,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心,放宽心。
在日常保育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惑,那么怎样去解决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和探索,在每日的工作中我发现小朋友在用餐这一块有些困难,每天中午用餐的时候发现有些小朋友要不剩菜,要不剩饭,针对这个问题也很是头疼,一个是浪费不说还有小朋友吃饱了没有,所以我便和老师商量怎样让小朋友吃饱还不浪费呢,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首先要让小朋友知道饭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能浪费,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和饭前谈话等形式告诉小朋友这些饭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所以每天用餐的时候我们都会唠叨几句饭菜要全部吃完不能浪费哦,慢慢的也就养成了习惯,所以现在基本上都会吃完,还有就是在每天的观察中会发现哪个小朋友胃口好饭菜会给他多盛点,哪个胃口差一点就少盛一点,如果不够了再来盛,这也是避免浪费的一种方法,或者用比较的方法也不错,比如说今天哪个小朋友把饭菜都吃完了表扬,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所以我相信在我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做得更好,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进入中班后,班级偶尔尿床的小朋友还是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午睡起床了,咪咪一动不动,我说:“咪咪,起床了!”咪咪还是不动。从她躲闪的眼睛里我知道——她又尿床了。其他小朋友也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说:“咪咪,你小便尿出了对吗?”咪咪把头躲到了被子里。我说:“每个小朋友小时候都会把小便尿在床上的,老师小时候也这样,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这样。”其他小朋友不说话了。咪咪从被子里伸出脑袋笑了。我说:“咪咪,下次有小便要去卫生间,不要尿在床上,好吗?”咪咪点点头。我觉得作为老师,不应该把尿床看作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如果老师很紧张,会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会更紧张,也许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使其不健康,更严重的会有心理障碍。用轻松的态度处理孩子的尿床事件,我想,对孩子来说,更为有效!
我班的帅帅小朋友,人长的不高,但很帅,就是有点内向,不爱说话。都上中班了,平时我都不见他说句话。也不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最近发生的这件事,让我哭笑不得。这不,一个星期尿裤子三次,都是中班了,还尿裤。他第一次尿裤的时候,我以为他中午喝水喝多了,平时说话很小,到了中午睡觉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所以尿裤子了。我给他换上新的,并和他家长说了事情的原因。可是第二、第三次尿裤子,我就不明白,平时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尽量让他上喝点水,可是结果他还是尿了。他妈妈说:“在家里他不尿裤子,可是为什么到了幼儿园,他就?在家里为这个事情,我也没少揍他,不管用。
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和他谈心,他告诉我说:“尿了裤子,可以回家去玩,妈妈可以来接我。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他的想法后,告诉他,在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跳舞,唱歌,做游戏,多好啊。他似乎也明白了这些,我把他的想法也同时告诉他妈妈,我们家园一起努力让他恢复到了以前,他不再尿裤子了。
《幼儿园教育笔记大班3篇》:幼儿园教育笔记大班第1篇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
《幼儿中班教育笔记50篇》:幼儿中班教育笔记第1篇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一): 特殊孩子特殊照顾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欢乐的小鸟活跃
《幼儿园听课健康笔记40篇》: 第1篇、大班健康活动中国功夫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力量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学习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 3、有谦虚好学、团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