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0
这是两种电荷评课记录,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两种电荷评课记录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电荷知识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且了解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了解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
(5)了解原子结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6)了解自由电子的概念及元电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初步认识实验归纳法再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
(3)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唯物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二、知识点归纳
1、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2)两种电荷: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②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验电器:①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②作用:一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二是检验物体带电性质③工作原理:同中电荷互相排斥④使用方法:用带电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联翩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传给验电器的电荷越多。
2、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吧最小电荷叫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1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的正整数倍。
(3)自由电子可以移动:金属中有些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人们把这些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原子结构:①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得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②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③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有电子总共带有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3、导体和绝缘体:
(1)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等溶液,等等这些都是导体。
(2)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例如:橡胶、陶瓷、塑料、油、纯水、纸、干燥的木棒、玻璃等都是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改变后,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也可以变成绝缘体。
三、相关知识超强连接
(1)摩擦起电的实质:①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②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③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核外的电子,原子核是稳定的。
(2)摩擦起电的条件:①相互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的物质,同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相同的,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因此不可能起电。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如果用手拿着金属棒去摩擦别的`物体,金属棒是不会带电的,这是因为金属、人体、大地都是导电的,摩擦过的金属棒上带的电通过人体传给大地,因此金属棒不带电。③摩擦起电的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的次序是:毛皮、玻璃、云母、羊毛、尼龙、丝绸、硬橡胶、金属、松香、硫。上述物质中任何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弱,常常带正电。排在前面的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强,常常带负电。
(3)Ⅰ、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利用正负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②利用电荷之间互相作用的性质。③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Ⅱ、判断物体究竟带正负电的方法:①利用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②利用验电器来检验。
(4)“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是指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有电子总共带有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呈现中性并不是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中和是指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电荷发生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现中性的一种现象。
两种电荷评课记录第 2 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感知电荷间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常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摩擦起电实验现象,从而对电荷的探究产生兴趣,最后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作用规律
说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
说学法:
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
说过程:
1)新课导入:图片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
2)新课讲解:
i. 小组实验探究法(如何让塑料尺子吸引小纸片)
ii. 讨论、归纳法(得到摩擦起电概念)
iii. 自主合作探究法(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iv. 实验探究、讨论法(验电器原理和电荷量)
3)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达到学习预期效果。
4)归纳总结:结合简单板书,让学生小结。
说板书:
两种电荷评课记录第 3 篇学习目标1、认识摩 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 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难点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活动内容
一、预习自学: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 有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甚至会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动手做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记录观察现象: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触带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应带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电荷
观察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 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 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动手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以下材料: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 摩擦过的 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 摩擦过的 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 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演示实验: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橡胶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99?100页,完成以下问题
5、电荷的多少叫 ,用字母Q表示。
电量的单位是 ,简称库,符号是 。
6、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电子是带电的'最小微粒。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 ,常用符号 表示。e= C
(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 整个原子对外 ,即整个原子呈中性。
7、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观察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小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 移动。
导体是 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 等;绝缘体是: 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等。金属靠__________导电。
二、自我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 )
A、库仑 B、安培 C、焦耳 D、伏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 ,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3、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4、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已知A球带正电荷,则 B球__________,C球________。
5、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而产生____,带有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6、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小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可以观察到水流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____________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
8、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C、电视 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9、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10、用绝缘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11、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1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 验电器,用一金属棒把它们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后,发生的现象是 。
13、把带正电的物体甲接触不带电的乙,乙物体带 ,原因是电子从 转移到 。
14、现有六种物品:铜条、玻璃丝、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小明将它们分成 两类,如下表所示,小明是按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对它们进行分类的 ( )
两种电荷评课记录第 4 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