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这是探究动能定理教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提升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科学的严谨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定理及理解;
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实验结论是功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并且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做功与速度平方的表达式,从而得出了动能的表达式。通过询问学生这个表达式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让学生产生疑惑,教师顺势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引导学生说出表达式表明了什么问题: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个结论就是动能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W的含义:如果物体受多个力共同作用时,W表示的是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教师通过举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给学生解释合力做功的求法。
之后,教师给学生强调动能定理不仅能适用恒力做功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中。
最后,教师出示教材上的例题,带领学生完成,把动能定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让学生思考,汽车刹车的过程中,阻力做功,汽车的动能跑哪里去了。
学生通过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动能转化为了内能。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思考能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遵循什么原则。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第 2 篇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也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但该节内容又是学生第一次定量的研究能量,所以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了解动能的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是与红旗中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学活动选择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环境。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理解明确学习任务,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进行体验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①理解动能的概念。
②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③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导入:授课时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日本海啸,涌动的海水具有巨大的能量,吞噬无数条生命,摧毁无数房屋……学生观看录像后,教师提问,海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同学们自然会回答运动的海水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理学上称为动能,前面我们学习过,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本节就来寻找动能的表达式。
2.理论推导,定量描述,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1)学生分析情境。
(2)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关键句,通过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步步思考、推理,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目标。
(3)让学生根据推导结果,并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式子右侧对应初末状态的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而左侧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功,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所以1/2mv2对映的也是一种能量,这个物理量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也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所以这就是我们探寻的动能的表达式。
动能的大小:Ek=1/2mv2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m越大Ek越大:v越大Ek越大。
然后请同学们对动能进行理解,物体的动能变化,速度一定会变化吗?物体的速度变化,动能一定会发生变化吗?
3.对推导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到物理中另一重要的定理——动能定理
再来回顾我们刚刚得到的结果,等式右侧是动能的变化量,等式左侧是外力所做的功,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就是动能定理。
W=1/2mv22-1/2mv12
这是动能量理的表达式(强调,写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然后举几个例子请同学们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巩固提高)
例:质量为 m=3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9 N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当物体位移 x1=8 m 时撤去推力。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g取10m/s2。
写出有恒力 F 作用过程中的动能定理表达式:
写出撤去恒力 F 后减速到 0 过程中的动能定理表达式:
分析:
一、教学目标达成: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目标明确,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到位。教学设计无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错误,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知识知识容量合理、知识衔接自然有序,注重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
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目标,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试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安排有序,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步骤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课堂教学内容容量适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课堂提问有针对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4、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直观性。
5、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时间分配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大,主动性强。
四、作业布置:
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手把手教习。
不足之处:从整个教案来看,虽然明了易懂,但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过于简单,有些动能定理的应用如适用于变速、曲线运动没有及时补充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本节课的重点是动能及动能定理,而动能定理的应用又在高中物理占有一席之位,如果要加延伸,可能会模糊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所以本节课可以加入一些其应用,但不应贪多,否则不利于教学。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第 3 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
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物理动能定理教案【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物理动能定理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物理动能定理教案【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回顾势能和动能的概念,
由能源问题引出动能概念,动能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轿车与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轿车,哪个动能大?100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动能与飞行的子弹的动能,哪个大?质量为5kg的铅球离手时的速度为了10m/s,铅球离手时的动能是多少?
活动2【活动】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①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②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②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
③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
3.渗透研究方法: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
活动3【讲授】动能定理
通过例题让学生推导出来力对物体做工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再通过对原题变形,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得出动能定理关系式。
活动4【练习】典型例题
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 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力。
例2:一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到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7.动能和动能定理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回顾势能和动能的概念,由能源问题引出动能概念,动能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轿车与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轿车,哪个动能大?100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动能与飞行的子弹的动能,哪个大?质量为5kg的铅球离手时的速度为了10m/s,铅球离手时的动能是多少?
活动2【活动】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①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②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②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
③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
3.渗透研究方法: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
活动3【讲授】动能定理
通过例题让学生推导出来力对物体做工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再通过对原题变形,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得出动能定理关系式。
活动4【练习】典型例题
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 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力。
例2:一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到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第 4 篇《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
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1.教学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设计如下目标: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化性理解 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 的表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和教具的选择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体验,为此,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三个环节:“问题驱动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相关内容的把握”、“问题解决中对物理规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性提高中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理场景的提炼与物理规律的深化性应用”。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成为本节课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采取有轨尝试和探究释疑教学法;
学生的学法采取: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
选取多媒体演示动态物理过程、展示尝试练习题和“任务驱动问题”
本节课为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为此设计成9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感知教材;反馈练习,有轨尝试;合作探究,指导监控;释疑解惑;典型引路;反馈练习,自我评价;内化反思,自我小节;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基于旧知的复习,提出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 ,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板书1
【任务驱动,感知教材】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基本问题学生自学掌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各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教师要收集一些问题,为释疑解惑收集素材,进行有效地点拨服务。时间控制在10min内。为此设计了四个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
1.动能 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已知 , ,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
车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 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 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 ,如何推导?
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 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 ,尔后撤去,再运动 停下来,如何表述 ?
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4.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表述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时间控制在8min内;
〖有轨尝试〗教材 :1.2.3;时间控制在4min内;
【互动交流,填写教学案】时间控制在3min内;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着眼于知识内容的挖掘与适当的拓展。时间控制在6min内。
⑴ 的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撤销,则: ;
像例题1所给出的物理场景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合力功,通过受力分析图又可以进一步求解某一分力。同学们对教材68页“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
如果发生在多方物理过程中,不同过程作用力个数不相同,则:
⑵对标量性的认识:
⑶对“增加”一词的理解;
⑷对状态变化量与过程量的理解:
⑸对 的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