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这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第 1 篇
活动目标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第 2 篇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第 3 篇设计意图
《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而大班幼儿在思维逻辑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相对于空间、时间甚至数都有一定的基础,本班幼儿最近迷上了长度测量,尤其是对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别感兴趣的,在开展了用刻度尺测量活动后,经常看到幼儿用班级刻度尺量量这,量量那,但班级刻度尺数量有限,一些幼儿就没有刻度尺于是教师产生了自然测量的想法……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2.通过记录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进行直线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活动难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一种工具进行同等长度测量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情景导入PPT图片、桌子、椅子、玩具柜、测量结果表
学具:笔、纸条、书、牛奶盒等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PPT
1.师:小朋友们从图上看到什么了?(老师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师在搬玩具柜等)
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吃饭的桌子、现在坐着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柜子他们有多长多高吗?
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种测量工具,幼儿分组
1.出示各种测量工具讨论如何进行测量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品,想让大家用这些物品为我们的桌子椅子进行下测量。
2.师:怎样测量才能使结果是准确的呢?
每次测量时能不能与上一次结束处有空隙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上一次的结束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每一次测量时候要将前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当作下一次测量的起点,而且要在每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做好标记,整体测量完要及时记录。
3.幼儿自由分6组,(每两组测量同一样物品)选择本组测量工具并领取测量结果表。
三、幼儿操作,为物品进行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提示幼儿进行结果的简单记录。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组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测量方式,不给予好坏评价)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张老师觉得你们都好厉害呀,突然我发现了个现象,每两个组测量的物品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他们测量工具长短不一样,我们来看看结果,哪个用的多哪个用的少呢?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帮助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有趣的测量就结束了,运用测量我们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柜的长度、为我们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这样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长度测量中,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每天都测量一种物品哦!再见!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特别愿意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结果记录结果,但是在结果表上记录结果时教师观察到有些幼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记录,还有些幼儿在测量时用了很多工具,导致结果不准确。但是整体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还是学习到了自然测量的方式,理解了测量工具和使用数量的关系。教师下一步要重视幼儿填写结果表或者操作单的能力,多开展类似活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第 4 篇【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