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

日期:2021-12-17

这是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9-60页。

  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我设计教学时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口、眼、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知识的教学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周围失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特征的愿望不断增强,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会在三角形三条边上画高。

  教 法:

  情景教学法、归纳总结法、演示法。

  学 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三角尺、四边形、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学校建筑工地,看看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其中哪一种图形最多?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三角形于现实生活,同时引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三角形。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们会画三角形吗?那现在我们就进行一场画三角形比赛,请你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画完的同学以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展示学生作品。

  同学们都认真的画出了自己喜欢的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副作品,哪些是你们心目中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互相评价,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感知,初步体验三角形特征,为抽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做好准备。

  (二)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给自己三角形起名字。

  (1)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那这是谁画的三角形?那怎样区分是谁画的呢?能像同学们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我们也给自己三角形起个名字吧!

  (2)请同学们给自己的三角形起个名字,三位同学上黑板前来给自己三角形起名字。

  (3)请你说一说你的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同学们都给自己三角形起了一个名字,但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三个英文大写字母ABC 来表示。这个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分别叫做三角形的边,这条边叫做AB边,三角形还有边吗?

  (2)三角形每两条边相交的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顶点,那这三个顶点分别叫做顶点A,……

  (3)三角形内两条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这三个角分别是角A…..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那顶点 A 所对的边是哪条边呀?那顶点B的对边呢?那顶点C呢?

  (5)想一想,三角形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三)概括三角形概念

  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科学家经过再三斟酌,选择‘‘围成” 来表达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你也选择用“围成”这个词语,那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围成”?

  那谁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三角形,去思考、探索、交流,抽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你们很快就探究出新的知识,那么看看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给平行四边形画高?

  (2)那么这样的话,三角形有高吗?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怎样画三角形画高?三角形有几条高?大家以4人一小组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然后在你的三角形上做出一条高,并说说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刚才是从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出了一条高,那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那你觉得应该有几条高?

  (4)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和相应的三个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利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同学们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老师现在就想考考你,你敢接受挑战吗?

  1.填一填:

  2判一判: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3说一说:说说下面哪幅图画出了三角形的高?

  4.修一修:围篱笆。

  5.画一画:怎样给下面三角形画不同类型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中,可对知识的认识有质的飞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反思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第 2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具体见教材P59、60页例1、例2,练习十五1、2、3题。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1)》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9、60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三角形的高。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方法: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然后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讲解,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找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高。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讲解与例题演示,联系总结。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直观演示。

学习方法

实验观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操作完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三角板,钉子板,集合圈(用于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请两名学生读自己的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课前做适当交流,了解旧知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各小组成员的努力,各个小组都拿到了不同的分数,现在请组长起来汇报一下各组到目前为止的得分情况(学生汇报)。这节课,我们又要进行新一轮的比赛,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将为他们组加上5分,表现好的同学也会为你们自己的小组加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给自己加加油吧!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可你们一定还没有见过老师原来的样子,先请大家看看老师2010年到北京旅游时拍的照片,好不好?(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出示有关故宫、鸟巢的照片,并对这些地方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从照片中找到三角形。生活当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学生汇报)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1)(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请每一位同学轻轻拿出学具--钉子板,用皮筋在钉子板中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观察。

2、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说出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指名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4、教师讲解: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分别讲解顶点,边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观察,发现新知识,学习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讲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教师强调,用边做定义,重点分析线段,围成等词语。课件出示: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学生齐读。做练习题,学生汇报,说出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指出: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2、在三角形上标明高和底。

教师强调:通常画高时用虚线,还要标明垂直符号。

3、议一议: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动手画一画,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掌握数学知识,难点教师引导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四)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非常好,说明数学学习的能力特别强,老师在这里为大家点赞,接下来让我们来放松放松。组织学生用集合圈里的塑料条拼成三角形和四边形,用手拉一拉,说出你的发现。教师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后说出你的发现。

3、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练习题

学生分组比赛,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1、课本65页练习十五第一题。

2、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今天的学习经历完成一篇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1)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第 3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1、2、3题。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彩色笔、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短片。

  师:为了上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拍了一小段视频,考考你们,看你们能否发现短片中你比较熟悉的图形?(课件播放视频:三角形的木梯、空调外机的支架和电视塔)

  学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2、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生:红领巾、房梁、自行车、 交通标志牌、电视接收塔、高压线塔……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看来生活当中的三角形还真不少啊!这节课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1、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角形的特性、定义、特点等。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小组交流: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特点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请你们对照上面的说法,判断下面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边画三角形边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

  学生看着书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师小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

  3、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师: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的知识。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围篱笆”图。

  师:瞧!小兔和小猴分别在各自的菜地边围上篱笆,小兔围成的是长方形,小猴围成了三角形。

  请同学们想想哪种围法更牢固?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拿出长方形框架。

  师:谁想来拉一拉这个长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课件演示:如果我们在小兔的篱笆上轻轻一推,会出现什么情况?(篱笆会倒下去。)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

  师:其他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学生兴趣高涨,想要动手试试。)拿出你们的学具小棒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

  师小结: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点击课件,小猴的篱笆上有个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

  师: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小猴的篱笆更牢固了吗?

  生:因为小猴的篱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吗?

  生: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

  小结:(点击课件,物体中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等物体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图片。

  师: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看,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得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怎样做。

  追问:为什么要在椅子的两条腿上斜斜地钉上一根木条?这样做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汇报后师小结:这样做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课件出示松鼠和斑马的“别墅”。

  师:聪明的松鼠和斑马也利用了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各给自己做了套漂亮的别墅。你知道哪个是松鼠的家?哪个是斑马的家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高的别墅是斑马的,矮的别墅是松鼠的。

  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指的是哪部分?请上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比划三角形的高。)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三幅图,那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

  生:第(1)幅。

  师:第二幅为什么不是?(第二幅是斜的,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为什么也不是呢?(没有经过顶点)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吗?

  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

  师边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边出示课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板书:顶点、(画高,标直角符号)高、底。

  (3)动手画三角形的高。

  在你画的三角形上确定一个顶点,再画出它的对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演示)

  强调:其实画三角形的高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别忘了标上直角符号。

  师: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习惯用连续的三个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板书:给三角形标三个顶点标上A、B、C)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那么和A点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BC)(课件同步演示)你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你画的三角形,在你的三角形中,你将哪个点定为顶点的?和它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学生汇报)

  师:想一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可以画一条高,三角形有几个顶点?(3个)那也就是说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板书:三条高)

  刚才我们是从顶点A到和它相对应的底BC画出了三角形的一条高,现在我们将AC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C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B点)对,找到底边所对应的顶点,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了。

  请你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画完后汇报的同时,师点击课件演示。强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中当其中一条作为底边时,另一条就是高。

  (4)拓展画钝角三角形外的两条高。

  学生试着画高,汇报的同时课件辅助演示画高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设计反思:

  阅读教材发现,教材在《三角形》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安排是从对身边的实物的观察中提炼出三角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总结出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及定义,然后介绍了三角形的高和底,再通过观察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自身的体验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本节课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点和特性,会画三角形的高。其中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高”历来是教师们公认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点成了我思考的主要方向。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对于三角形的“高”,学生的困难主要是:一、什么是“高”;二、如何画“高”。其实,关于“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的。这种基础主要体现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中的高”的生活经验两个方面。而这些经验基础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的形成并没有呈现出多少同化效应,而是存在许多有待调适顺应的问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任意一点到对边引出的垂直线段,而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引出的垂直线段。从“任意点”到“指定点”,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一个调适的过程。生活中的“高”往往是以水平面为基准进行观察的,一旦“高”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会陷入“斜面上的垂直线段是不是高”的迷惘状态。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既勾起学生大脑中对三角形的记忆,又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大量地存在于生活当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的重难点都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感知,理解概念”,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小组交流所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的特点。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此时,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的直观认识上。因此,我设计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说法,判断其中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用“哪种说法更准确?”引出三角形的科学定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内容来突出这个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束,密切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第(2)个环节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特性。第四个环节“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设计“哪个是斑马的别墅?哪个是松鼠的别墅?”激起了学生“生活中高”的经验,一句“老师这里有三幅图,哪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再通过追问“第二幅为什么不是?”“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为什么也不是呢?”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垂直线段”和“从顶点开始画起”。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时,我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结合学生对课本的阅读辅以课件进行直观的演示,最后画高及板书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后,组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的高,引导学生画高前先确定一个顶点,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顶点对应一条底边”印象,为后面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这个结论以及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铺路搭桥。课件演示从三角形ABC的顶点A到它的对边BC作一条高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练习“练习十四第1题: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而是缓了一步,设计了“现在我们将AC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C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这个问题,再次加强学生对“一条底边同样对应一个顶点”这个难点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时要先找到和这条底边相对应的顶点。有了这些铺垫,三角形的“高”怎么去画,我想对于学生而言,已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第 4 篇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并学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2、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师生每人画出一个三角形。

  小组内展示画的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指生上台板演。)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学生动手摆三角形。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可结合课本理解)

  (2)学生回答。

  (3)你认为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复习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段。

  (2)小组合作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自学提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作三角形的高用什么学具?

  怎样作三角形的高?

  (3)小组代表展示问题并演示三角形高的作法。

  (4)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应怎样画它们?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仔细观察为什么把物体的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