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1
这是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小编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育儿资讯,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
大班或者幼小衔接班才学加减法,学早了再好的方法孩子也学不会。要么就死记硬背。 幼儿减法分为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不管是那种,可以先教师示范,用教具操作。然后幼儿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明白数的组成。 教学中。
对于孩子学运算,提醒注意两点: 其一,学前儿童学计算,在于启蒙,主要是让孩子。 最近有个别家长反映幼儿加减法学不好,怎么 教也教不会,问老师该怎么办? 首先。
手指速算秘诀 初级:100以内加法 准备:教师在带读以下口诀并做相关手指游戏前,。 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 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 无。
听说幼升小要考20以内的加减法,感觉儿子对数不是很敏感,这几天有意去教一些数学方面的东西,发现很困难,自己也没那个耐心,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于是去寻找。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二、幼儿园大班数学逻辑思维训练
20以内的数的分成及加减法,是幼儿对数与量的基本认识。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如何教好“20以内的加法”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教女儿学习“20以内的加法。
我认为首先你要教孩子学会数数,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实物教孩子数数,让孩子记牢。 最后等孩子学会生活中的加减法再教孩子作用纸张如何书写加减法运算。以上就是我。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2、 能熟。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1、数手指加减法: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
8-5=3 8-3=5 7-5=2 7-2=。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 要求是: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 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三、幼小衔接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大班或者幼小衔接班才学加减法,学早了再好的方法孩子也学不会。要么就死记硬背。 幼儿减法分为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不管是那种,可以先教师示范,用教具操作。然后幼儿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明白数的组成。 教学中。
如下: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知道长、短、 高、矮的含义, 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轻重 的含义;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轻 知道轻重的含义。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2、 能熟。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1、数手指加减法: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
幼儿教学20以内加减法讲授方法 一、10以内加减法教学方法: 方法不外乎数数法,手指运算法等,在这里我们省略手指运算法,简单说一下数数法 数数法 (1)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几个月以前,我也是一位迷茫的妈妈,如何教孩子数学,成了让我很头疼的事,一直以为这是老师的事,孩子上学前班可以跟老师学,可是这是个对数学极其敏感的孩子,。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四、学前班数学每日一练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
手指速算秘诀 初级:100以内加法 准备:教师在带读以下口诀并做相关手指游戏前,。 加减很方便,计算不用愁。 二、手指定数口诀 食指伸开“l”,中指伸开“2”; 无。
听说幼升小要考20以内的加减法,感觉儿子对数不是很敏感,这几天有意去教一些数学方面的东西,发现很困难,自己也没那个耐心,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于是去寻找。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段过程的一个过程,金色雨林幼小衔接坚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色进行教学,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一样。
幼小衔接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五、100以内手指速算加减法视频
几个月以前,我也是一位迷茫的妈妈,如何教孩子数学,成了让我很头疼的事,一直以为这是老师的事,孩子上学前班可以跟老师学,可是这是个对数学极其敏感的孩子,。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轻知道轻重的含义。
加,就是合起来,一共多少的意思; 减,就是拿走、去掉、越来越少的意思; 可以。 换一种例子,如买东西; 经常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应用加减法,如买东西、吃。
在家教孩子学前班的加减法,具体做法如下: 1.不要随便按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强,他可能接受了,如果差一点,孩子只会更加混乱。 2.还要知道老师。
儿歌。儿歌可以用来教宝宝学加减法。把这些简单的加减运算编译成一些儿歌,教宝宝一遍又一遍地唱,宝宝就能唱好几遍。而且,孩子天生对歌曲感兴趣。我相信只要你的宝宝愿意向父母学习,学习加减法并不难。
公式法。教孩子学加减法可以用公式。加法和减法都有相应的公式。教孩子学习的时候,会教他们直接背这些公式。我相信如果你背几遍,你的宝宝就会读出来。当你能读懂它们时,你的宝宝实际上会下意识地计算。至少,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了。玩具法。玩具可以用来教孩子学习加减法。
带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拿玩具,边玩玩具边学加减法。这样,在中学玩耍和学习的时候,我相信孩子可以学得更好,学得更好,记得更深刻。这是典型的娱乐。
读带数书本上的故事给宝宝听。玩积木提供具体的数量与物理关系。
1、幼儿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家长要记住不能强迫的去让孩子学习数学,一定要先激发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不能用传统的灌水式教学来进行,要善于利用一些实物或者教具几何游戏互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让孩子容易理解接受,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2、孩子的思维是具体思维,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是伟大的飞跃。在对孩子启蒙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还有就是用一些书本、道具,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
3、可以买一些绘本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采用故事沟通法来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其实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参加专业的数学思维类的培养课程是比较好的,像国内的火花思维就是针对3~12岁孩子比较全面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表达运算能力的培养课程。
1怎么教小孩学数学加减法
(一)10以内加减法的实物运用
教学大纲中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是最基础的,所以十以内的运算也是需要掌握的。小学生一般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会采用掰手指的方法,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除了手指以外的物件进行数数,比如小学生喜欢的五子棋、玻璃弹珠等,教师可以选十个棋子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逻辑性不强的小学生也能熟悉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10以内的加减法针对的是个位数的加减运算,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算规则后,教师就要教授学生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先要让学生清楚一个数字中“十位”和“个位”数所代表的意思,不能让学生感到迷惑。比如在计算2+9=11的过程中,“11”就是一个两位数,但是两个1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就要交给学生怎样区分“十位”和“个位”,从一个数字的后往前数,第一个数字就是个位数,依次往左是十位数,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就可以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了。
在较为复杂的加减运算中,就考虑到综合的运算手法,教师一般会教学生使用“竖式”和“横式”的运算方式,这样列出来就能使运算直观准确,比如25+43=68,在计算中,25和43就应该竖式排列,个位5和3对齐,十位2和4对齐,然后进行10以内的加法,然后所得的数字横式顺序就是所得的结果。同样的道理,例如54-24=30的计算中,竖式相减,横式得结果,这种简单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计算规律。
(三)混合运算
在一年级后期的学习中,加减计算的灵活性增强,不再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两位数单独的加减运算,而是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遇到的实际计算,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之前的掌握情况采用一些新的具有技巧性的方法来讲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增强。
比如56+22-12=66这个混合运算中,一般学生都会先将56+22=78计算出来,然后再计算出78-12=66,但是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计算的时间,有时还会因为混乱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所以新的简单的方法就出现了,22和12个位数相同,相减之后必然得0,这样就降低了混合运算的难度,直接口算出56+10=66这个结果。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刚上课时,学生的思维一般是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力相对分散,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一课时,一上课,老师可以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任意说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就可以马上说出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纷纷说出不少最简分数,老师一一给予作答。起初学生还有怀疑,但经过验算,确信老师的答案准确无误后,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会油然而生,兴趣使然,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去。
二、设置悬疑,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引起的。内容新颖,恰当的手段等,都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以积极的状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创设下面的情境,上课开始让学生计算10÷3,并要求学生精确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发现除不尽,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去。再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我们学校要做同样大小的10个白铁皮圆桶。桶高和底面半径已知,学校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需要买多少张白铁皮,这个任务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同学们就会想,我们没学过,怎么算呢?这时老师就可以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学会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了!”学生们情绪高涨,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深化理解,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刻地理解、体验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本身潜在的魅力,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形成对数学的间接兴趣。如在教学《圆角分》后,组织学生进行开办“小商店”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买卖活动,把学习的知识融合到游戏活动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圆角分”的认识,而且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对话,拉近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课前预习中,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对所学内容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前理解”(即学生在教师教学前的个人理解),以便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学生有的前理解是独特且正确的,为此老师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见甚至个人偏见对学生的干扰,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但学生有的前理解具有片面性,尽管读了教材,仍处于“未知”、“模糊”状态,这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倾听,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在课堂中设置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台阶”,通过实验操作、直观演示,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等途径组织学生探索性学习。教材是预习的载体,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预习时不可能深入教材。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在对话中寻求新的发现,寻找更好的方法。对于学生已经理解了的知识,教师可以轻轻带过,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教师可重点组织“攻关”、“深究”。这样教学突出了重点,实破了难点,教师也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对话,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在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学生全心投入,全程参与,取长补短,才能分享彼此的快乐,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和倾听中发现问题,主动地探究知识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在活动、讨论、辩理、思考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在相互的联系中互相帮助,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整个对话过程充满着学习的快乐。
在对话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在交流中举一反三,在对话中精益求精。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创设了一个学习情景,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及认识规律、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加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教学学习情景,赋予了教学学习活动鲜活的现实意义。在师生、生活对话中展示了数学的魅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4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一、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总是会对很多话语产生联想和好奇,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完善,作为教师要是严肃对待他们,他们可能很难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从而产生逆反心理,阻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采用一种幽默诙谐的话语对待他们,就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一次我带实习教师到我们班上课,初次见面实习老师介绍自己说:“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姓牛,你们可以管我叫小牛老师。”只见孩子们都把手放在头上做出小牛犄角的姿势。我以为这位老师会尴尬。但是小牛老师马上说:“呵呵,小牛老师不爱吃草,也不长犄角哦,呵呵。”大家都笑了,这样就很容易地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拉近了。
建立了师生关系,我们的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认为活跃气氛的最好方法是以游戏来调节。开展有益的教学游戏,可以有效消除数学课堂的乏味。而游戏有多种形式,比如进行口算的时候,可以用抢答、找朋友、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当然及时表扬也是有必要的。
二、适当地运用幽默性的语言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但我们也不能太随意。幽默可以使得许多教学上的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也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有所上升。例如:鸡兔同笼有80个头,200只腿,请算出有多少鸡和兔?同学们纷纷议论。却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是都一样的腿就好了,于是我说:“请兔子起立站好。”大家都笑了,而且很好奇。“现在他们的腿一样了,上面80个头,下面多少腿?”“160只腿。”“和原来的比少多少?”“40”。“那40条腿哪去了?”“兔子站起来了。”“那么现在是多少兔子啊?”“20只兔子。”学生们很开心,并且大声欢呼。这样的题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但是通过这样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快就回答上来。
三、批评教育,温和含蓄
数学课堂中,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表扬学生,我认为适当对学生进行批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许多小孩子对老师严厉的批评有时候持逆反态度,这使得我们的教学批评收效不佳。这时教师便可以运用幽默的方式,不直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而是要沿着学生的错误逻辑进行延伸,在放大到一定实质时,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这样便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比如说:有个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我在对其讲评时说:“你们总是说不喜欢老师对学生不公,我也一样不喜欢你们对同学偏心哦……”很多同学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如果能够将这些错误减少到最低,在教学中给大家来点幽默,用幽默的话语告诉学生严肃的真理。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会使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