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4
这是口算除法教学反思四年级,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口算除法 》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来,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
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80÷20时,可以把它看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学生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紧紧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盲点设疑,先通过小棒图让学生圈一圈,然后充分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所带的计数单位相同,就能同时去掉一个0,既科学又形象,让计算有了新的路径。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计算150÷30以及估算。
3、一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口算的练习量不够,需要加大练习。
2.在备课时只是一味的为了备课而备课,忽略了备学生。教师除了要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备方法”、“备设问”、“备心境”,通过正确的引导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师虽然具备对学生的启发意愿,却难以将深入的启发活动使用提问法进行处置,降低了提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价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