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

日期:2022-01-17

这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相成相应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形成相应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

  (2)提问:观察这前、后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放大。(板书:图形的'放大)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教师同样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缩小,学生观察。

  (2)提问: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缩小。(板书:缩小)

  3、揭题:那么在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规律(例1)

  1、探究图形放大的规律

  (1)出示第一幅画的长与宽(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画的长与宽(长16厘米,宽10厘米)。

  (2)提问:这是放大前、后两幅图,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宥什么关系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

  (3)教师说明: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时板书: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问: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进一步突出:是放大后的边长与放大前相应边长的比)

  (5)教师指出: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它的相应的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2、探究图形缩小的规律。

  (1)出示问题: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1:2这个比的?然后再回答后两个问题。(进一步强调:1:2是指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缩小前相应边长的比)

  (2)教师指出:图形的缩小,同样相应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3、练习(练习九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并读题。

  (2)学生完成第1个填空。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反馈,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思考出的?

  (3)学生完成第2个填空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同样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找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引导学生反思: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比是怎么找的?在写这个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例2)

  1、出示题目。

  (1)学生读题

  (2)提问:3:1这个比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几格?

  (3)学生独立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然后核对。

  (4)引导思考:你能按1:2的比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5)学生独立画,然后交流:说说缩小后的图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是怎么得到的?

  2、观察:请学生观察上面画出的3个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画。

  3、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画缩小的三角形的?

  4、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5、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每条边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说说画图形时是怎么思考的?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

  先让学生说说放大后的正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各是怎样的规格,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关键是什么?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第 2 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a、(长城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大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b、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课件)

说出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教师利用白板上的尺,先量出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根据给出的条件把长方形放大。

接着小组讨论,汇报两幅画之间的关系。

总结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书中的2句话)

教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板书:按2:1的比放大)

继续观察: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板书:(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追问:这里的2: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

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学生回答)

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比1大)

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1:2的意思。

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

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

让学生再观察,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2、讨论辨析

出示课件(天安门图)

问:哪些图属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放大与缩小,哪些图不是?

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明理由。

由于有两副图看不清楚,用白板中的工具尺和学生一起量放大图、缩小图的长和宽,讨论与原来图长、宽的关系。

3、小结新知:

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例2

学生上来再白板上操作。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观察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2、试一试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做的快的同学在白板上画。

问: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动手量一量。

学生量书上的图,教师在白板上的图上量。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指名学生在白板上画,并讲解自己的想法。

4、练习九第1、2题

课件出示,学生可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生在白板上边做边讲。

5、补充填充题。(请学生上来在白板上做,其余学生在下面思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幅长方形图片(小一些)

  问: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吗?

  老师把它变得大一些。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照片,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

  图1:把长拉大,宽不变

  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

  图3:把原图按一定的比放大

  学生观察后得出:图3没有发生变化。

  ,师:图1和图2从视觉上看出已经把形状改变,而图3在视觉上看出没有改变原图的形状,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二、操作验证

  1、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1)出示原图和图3

  师:这两张是原来的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形

  思考:放大后的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总结交流:

  ①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宽是原来宽的2倍。

  ②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与原来宽的比是2:1

  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1表示哪两个量的比呢(也可以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

  师引导小结:放大后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的边的比是2;1

  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图形的放大。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

  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

  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

  (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

  出示例2(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在课本上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

  (2)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放大的特点,谁来说说看图形放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验证后师说:看来你们的验证是正确的。

  3、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

  师:图形有放大,那就会有缩小。(板书)

  师: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方形会有什么变化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师:1:2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

  师:在课本39页例2上画出将原图按1:2缩小后的长方形。

  指名学生说,你是这样画的?小组对改。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长方形按照一定的比分别进行了放大和缩小,放大和缩小的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师巡视,提示形状不变)

  全班交流,小结并板书:图形放大或缩小,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三、巩固深化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把它按要求放大吗?

  拿出课本,翻到39页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是怎么样画的。

  师: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呢?怎么证明?(量一量,比一比)

  师:通过刚才练习,再次说明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对应的每一条边都是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集体订正。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五、课堂测试

  1、看图填一填

  1、图中②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倍,②叼三角形短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短直角边的()倍。

  2、图中②号三角形是把①号三角形按()的比放大得到的。①号三角形是把②号三角形按()的比缩小得到的。

  二、把下面方格里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后画出来。

  三、练习册26页1、2、3题。

  六、拓展延伸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知识呢?

  七、作业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建议第 4 篇

第一部分 核心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

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

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究图形放大的特点,

任务二:探究图形缩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绿

难点;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1、观察体验。

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

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

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2、理解要求。(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

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

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

法。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

相检查。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

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5、小结。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放大后图形的

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

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绿色圃中小出示缩小的要求。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

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放大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缩小

教学反思:

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在思维中清晰地建立起用比来表示放大的含义的时,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是1、明确比的表示是现在每条边的数据和原来每条边的数据之间的比,2、是对应边之间的比。为了不至于对用比来放大含义的混淆,所以当学生对比了原来图片长、宽和现在图片的长、宽的数据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片前后的变化后:“长扩大了2倍,宽也扩大了2倍”,教师应让学生用比来说说有什么变化,学生在表述中肯定是不完整也不规范的,但有了刚才几位同学不同的表述,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了,如果此时教师趁热打铁用标准的语言叙述出长方形现在与原来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来放大,清晰的说明了是现在和原来边之间的比,学生必然在思维中能用比来表示放大的概念。建立好了放大的概念,为建立缩小的概念打好基础。

分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