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
这是圆柱怎么做,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今天,进入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也是学生在小学最后一次学习空间图形。操作、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也安排了操作活动的,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圆柱实物测量算表面积,制作笔筒,深化知识的理解。
我跟去年一样,布置课前前置作业:明天我们学习《圆柱的认识》,回家找一个大一点的圆柱形的物体,用最少的彩纸把这个圆柱包起来。
课一开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你心目中长方体与正方体是怎样的呢?学生从面、顶点、边来交流,交流中其实对圆柱的认识做了很好引导。接着,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的圆柱是怎样的?由于学生自己操作过,因此回答非常积极。从底面、高和侧面来交流,很快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并且粗细均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我追问着:你怎样证明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呢?生1:我在包这个圆柱时,只测量了一个底面直径,剪了两个,正好,因此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生2:圆柱可以看成有无数个大小相等的圆片叠起来的,那么两个底面大小一定相等。生3:在包圆柱时,我测量过两个底面的直径,大小相等。你怎样证明圆柱的高有无数条?生1:我觉得两个底面间有很多的垂直线段。生2:底面有无数的点,两个底面对应的点连接的线段都是圆柱的高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让学生结合实验操作进行辩析明理,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呢?学生通过滚、包圆柱、围圆柱发现了展开的侧面与圆柱的联系。你能用这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纸围成怎样的圆柱呢?生1:我围成的圆柱,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长。生2:我围成的.圆柱,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我课件演示,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发现了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得出了结论侧面积相等,但它们的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自然的感悟到圆柱的侧面积就用长方形的长乘宽,也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
学生对圆柱认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圆柱是圆柱单元的重点中的重点。通过包圆柱,一张白纸围圆柱,把传统的剪改成现在的围,使学生对圆柱侧面研究自然过渡到对长方形与围成圆柱 关系的研究上,更加深入,努力实现探究效果的最大化。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摘要]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公式的运用、圆锥体积公式中的“1/3”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圆柱和圆锥”的教学难点。通过有效复习、厘清公式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破解相关难点。
[关键词]经验;圆柱;圆锥;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2-02
“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认为,经验既是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习和教学的基础。因此,授课后教师的经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两个立体图形,其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要复习到位
“圆柱和圆锥”的很多公式都涉及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而且运用频繁。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大多已经遗忘。有些学生通过复习回顾知识,能在解题时应用自如;有些学生能记住公式,但运用时问题频出,如常把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有些学生不能灵活应用周长的两个公式,只认其中一个公式,导致解题步骤增多。如:一个圆的直径为4分米,求圆的周长。学生列式:4÷2=2(分米),2x3.14x2=12.56(分米)。其实用c=πd这一公式计算仅需一步:3.14x4=12.56(分米)。虽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不是新知,但教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前应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只有这一知识点掌握牢了,“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二、理解与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教师不光自己制作实物教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增强学生对圆柱侧面积的认识。有的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课件动画的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去理解圆柱的侧面积。课下,教师让学生熟记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同桌互背、组长查背、家长监督、教师抽查等形式去巩固。这看似层层把关,应该没问题了,可学生一应用,问题就来了:(1)公式错:应求底面周长却求底面积;(2)计算错;(3)单位错,将周长单位写成面积单位。
以上种种错误都是学生平时作业中经常出现的,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一定不能快,要放慢节奏,可多花几个课时来巩固。特别是在练习遇到问题时,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加深印象。在新知的应用过程中,不要贪多贪快,要照顾到学困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做题时间,进一步提升练习的质量。题海式练习,只会让学生心生厌烦,静不下心来认真消化每一题,达不到练习的最佳效果,使练习流于形式。对此,教师应精选习题,实施精准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练习质量。
2.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烂熟于心,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计算公式的实际运用。圆柱的表面积求解问题有三种类型:①求侧面积+2个底面积,如油桶;②求侧面积+1个底面积,如圆柱形鱼缸;③只求侧面积,如通风管。对于这三种类型问题的求解,学生思维混乱,不能正确选择求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三种类型题,让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与区分。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中,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是计算。计算步骤很多,只要中间一个环节计算错,后面就都会错,这就要求学生特别细心。
三、厘清圆锥体积公式中的1/3的意义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演变过来的,对于这部分知识,教材采取了做实验的方法,学生很好理解。这部分知识重点强调等底等高,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也容易理解。但在实际解题中学生动不动就会把1/3丢掉,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特别强调1/3,还讲了自己在考试时把1/3丢掉的故事,用这种心理学上的自我暴露法让学生加深对1/3的印象。
四、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計算能力
“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运用运算律求结果
例如,学生在计算“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5厘米,高是4厘米,求圆柱的体积。”时,通常列式为:3.14x 2.52x2.4,并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来进行简便计算,如(2.5x4)x2.5x 3.14。这样,括号里面的算式学生可进行口算,节省了多次列竖式计算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熟记3.14分别与1至9相乘的结果
先让一批计算水平中等的学生记下3.14分别与1至9相乘的结果,然后和计算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事先没有熟记3.14分别与1至9相乘的结果)进行比赛,结果发现计算水平中等的学生其解题速度明显赶上甚至超过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见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可以大力推广。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一些经常出现的数,如50.24、113.04、200.96等,在计算时只要前面算出50,学生就会马上知道后面的数一定是24,否则肯定计算有问题。这一方法,有些学生用得很好,而且能举一反三,特别适合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计算圆锥体积时,尽量把1/3先约去
例如,有一个圆锥形容器,底面半径是5分米,高是6分米,此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列式为3.14x52x6x1/3,可以把6和1/3先约分,再运用运算律,计算就省时多了。
除了以上几点,对于“3.14x42x8”这类题,尽量把除3.14以外的数的结果先算出来,再和3.14相乘,这样也能很好地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众所周知,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一线教师也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之处,从而扬长避短,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