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日期:2022-01-21

这是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 1 篇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五册

课本第97页至98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中的1—3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4、体会分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5、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四、教具的准备

投影仪

五、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张长方形纸片和1张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生讲《小熊分饼》的故事。

①问学生怎样来帮小熊兄弟分饼才能让他们都没有意见。

②那么他们每人吃的个数怎么表示呢?

③说明:我们无法从以前学过的数中找出一个数来表示,因此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分数。

(二)探索新知

1、认识1/2

①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2份,先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2份的意思,再让学生操作,可结合《小熊分饼》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②学生独立操作,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对有不同折法的学生给予表扬,说明折的方法不止一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2)

④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读作:二分之一,(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2、教学例2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让学生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方法同上)

②然后把1份涂上颜色。

③认识1/4、3/4。

教师说明并板书: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没有颜色的是3个1/4,就是3/4,读作:四分之三。

3、教学例3

让学生先观察例3中的3个图,先理解图示的含义,再填一填,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说明第3小题答案多样,对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应给予表扬。)

4、概括、类推

那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一5份、10份呢?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读、写这些分数,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训练学生的类推及逻辑思维能力)

5、小结:

① 初步认识什么是分数。说明并板书:像1/2、2/3、3/4、

3/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②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A、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分 子

分数线

3 分 母

B、介绍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C、介绍分子、分数线、分母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结合实际,问学生占全家人口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2、98页课堂活动的1—3题。

①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指名口述答案。

②第2题:同桌合作,其中一个同学随便读或写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则写或读出相应的这个分数。两人轮流进行读写练习。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导。

③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为什么八戒觉得1/4太少,要吃1/8、1/6而悟空却笑他,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看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四)板书

2 分 子 表示取的份数

分数线 表示平均分

3 分 母 表示分的份数

教学反思:本堂课虽然重、难点突出,教学效果也较好,但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还不够,在设计练习题时可多出一些没有平均分的题让学生做,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 3 篇

教材分析

复数四则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是一种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运算而得出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素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数学学科素养

1.逻辑推理:根据复数与平面向量的对应关系推导其几何意义;

2.数学运算:复数加、减运算及有其几何意义求相关问题;

3.数学建模:结合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和平面图形,数形结合,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复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画图得到的结论,不能代替论证,然而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

教学重点:复数加法运算,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复数加法运算的运算律,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设想: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一一对应关系《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复数z=a+bi(a、b∈R),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可知,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惟一确定.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把复数表示成a+bi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2.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3. 复平面、实轴、虚轴向量的关系: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z=0+0i=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复数的加减运算》教案

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