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这是100以内整十加减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 1+3+4 7+2+10
10-5-2 6-2-3 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教学反思: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P56-8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计算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教学。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课件制作。
七、教学课时:10课时(其中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突破方法:结合教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优化练习方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十:单元小结:
二、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小组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完善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小棒、录音机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20里面有( )个十;50里面有( )个十。4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 )个一。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个十。
(二)、情境创设
1、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观察图,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参与与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合情推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探求新知
1、师:看,这是伯伯刚刚运来的鲜花,闭上眼睛想一想,摆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多漂亮啊!好,睁开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些鲜花,看看能发现什么?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用这幅图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信息反馈,交流整理。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得可认真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起来说说你们想到的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列式?板书:10+20=30(朵)
4、小结: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练习十的1题。(出示1题图)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2、练习十的2题。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口算时,为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大家照样算得很快?
3、练习十的3题。(多鼓励学生)
十、课后小结: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0名,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8分、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数学广角。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景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90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综合名次位于中心学校7所学校同年级前3名。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第三册课程标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2]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案例
例1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1]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见例4]
单元备课
一、长度单位
一新知识点:1认识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
二、教学要求:
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生活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三、重点:
1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2会用厘米,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会量,画线段
四、难点:
1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2能直观辨别线段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做到: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与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6名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思维活跃。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掌握较好。但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所以课堂应注重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的加减计算,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多动脑筋,敢于探索的精神.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八、课时划分: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请客》(板书:小兔请客)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它非常勤劳,自己种了一片果树。经过它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果子终于成熟了。小兔决定请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这几位好朋友来尝尝它的果子。这一天小白兔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时,好朋友小猴、小刺猬、小松鼠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好几位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就又端来了一些果子,它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1、从这幅图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小白兔先端来了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子果子)
(每盘有10个果子)
(小白兔先端来的果子是30个)
(小白兔后端来的果子是20个)
2、谁能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整十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请小组内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算出得数)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30+20有这么多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学生交流。)
现在谁来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呢?
学生汇报:30表示原来有30个果子。
20表示小白兔又端来了20个果子。
50表示一共有50个果子。
在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除了有它表示的意义以外,还有自己的名称。(课件出示)
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 + 两边的数字叫做加数,把算出的得数叫做和。在30+20=50中,30叫加数,20也叫加数,50叫和。
2、探索整十数相减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正当小动物们刚要吃果子,忽然……
提问:看!发生了什么事?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一个,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没想到把一盘子的果子都扎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出示第二幅画面)
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师板书出共同的部分是:本来有50个果子,小刺猬拿走了10个,还剩多少个水果?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剩下多少个果子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会要小组请代表来汇报。
(1)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2)汇报: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我们小组是用50-10=40,用口算方法计算的,5个十减去1个十就是4个十,也就是40)
2、我们小组是用50-( )=10呢?拿来5捆小棒,每捆是10个,拿走了4捆,还剩10个,拿走的4捆就是40个)
3、我们小组是看草地上还剩下几盘?还剩下4盘,每盘是10个果子,就是还剩下了40个果子)
……
板书:50-10=40(个)
(2)讲述: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谁来说说50-10=40每个数字的名称呢?(课件出示)
(3)比较两道列式:
30+20=50(个) 50-10=40(个)
提问: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最快?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
生:都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不变,都是0.
三、学以致用
(1)小动物吃完果子后,在草地上做起了数学题,大家想不想也来试试啊?
(出示课件,学生完成)
2)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可是你们是否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呢?天黑了,小猴、小刺猬、小松鼠要回家了,为了安全快速,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老师把全班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同学送小猴回家,第二组的同学送小狗回家,第三组的同学送小刺猬回家。比比看哪组先做完并且全对,谁就先送回到了家,优胜小组每人获得一颗“聪明星”。(出示课件,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故事“小兔请客”,学会了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在加法算式中有加数、加数、和,在减法算式中有被减数、减数、差。而且还懂得了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动脑,勤于思考,做个聪明、快乐、懂事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30+20=50(个)
50-10=40(个)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本册教材加法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兔请客”这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入对本节知识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索知识。
2、观察情境图,主动探索整十数加减法的算法。
学生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围绕相应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了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加减法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找到了情境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自己根据算理探索多种算法。
3、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过这一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然后用计数器拨一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体会了算法的多样化。
但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强调算法的多样性时,对于算理和算法的讲解中,只是简单的做了讲解,没有要求学生来说;对学生个别地方的评价语言把握的不够好,使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的钢架出色。
《小兔请客》教学实录
片段一
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请客》(板书:小兔请客)
在森林里,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它非常勤劳,自己种了一片果树。经过它的精心培育到了秋天,果子终于成熟了。小兔决定请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这几位好朋友来尝尝它的果子。这一天小白兔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时,好朋友小猴、小刺猬、小松鼠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好几位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就又端来了一些果子,它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师出示第一幅画面)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这幅图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白兔先端来了3盘果子,又端来了2盘子果子
生2::每盘有10个果子
生3:小白兔先端来的果子是30个
生4:小白兔后端来的果子是20个
师:谁能用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很多人: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提出来一个数学问题,
那要求“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计算呢?
: 生1:20+30=:
生2:30+20=
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20+30等于50,我是想把小白兔后端来的果子和先端来的果子加在一起就是一共端来的果子。
师:你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算出得数)
师: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生1: 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生2: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生3:因为2+3=5,所以20+30=50;
生4: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生5: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