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这是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材分析第 1 篇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材分析第 2 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法:讲课结合法
2、学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2
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3
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
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如果不是,要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准确答案:①③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号的时候,如果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提示第二种解法:先移项,再去括号。即是把 看成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是关于有括号的。
2)、复习乘法分配律: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
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3)、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去掉这个括号,如果能该怎么去呢?抽一个同学起
来回答。
4)、问:去了括号的式子,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前面见过此类的方程的,引出移项,并强调移项时注意符号的变化。此处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5)、一起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未知数的系数相加。
6)、系数化为1,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求解的每一步的时候,抽同学起来回答,该怎么进行,运用了什么知识,同学叙述,老师写,同学说完后,老师在点评,最后归纳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解题格式。)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5小结: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
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作业:
1、P12 。1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复习此节课的内容,并完成一下两道思考题。
思考:
(1)解方程: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
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该怎么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材分析第 3 篇教学目的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45+x) (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6.2.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教材分析第 4 篇【一、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
(1)知识目标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列表法”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
知识、方法重要,其获取过程更重要,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不然学生就不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只会成为解题工具,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4、教学难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体会“列表法”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法学法
优选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指导学法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结合具体情景、设计解决策略、与他人合作交流、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学习。
【二、教学环节】
我把本节课设计为5个环节:
1、情境引入相遇问题,初步感知列表方法
张叔叔和他的朋友们开着越野车一同去森林探险,他们来到了森林不久不幸被一条毒蛇咬了,这种毒性在8小时就会发作,他们知道离森林大约60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大医院,本医院的救护车60千米/小时,可他们开的越野车40千米/小时,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救张叔叔呢?
通过救人情境的创设,既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测,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路程问题——相遇问题。
引入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课堂交流理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或列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列表的方法理清题目中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探讨中感受“列表法”,让学生参与的知识获取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感悟故事中的追及问题,拓展提高对列表的认识
第二场龟兔赛跑:兔子为了体现自己的`速度确实比乌龟快的多,他们约定兔子让乌龟先行40分钟,并且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都每跑1分钟,停1分钟,如果乌龟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行进,试问兔子追上乌龟需要多长时间?追上的地点距出发点有多远?
以同学们熟悉的故事为背景,配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引入路程问题——追击问题。然后让学生应用列表法表示追击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等量关系,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进一步体会“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威力。
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重复,学习过程也不能使机械地模仿,而应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由相遇问题到追击问题,由一种方法到两种方法,就是这一理念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应用“列表”法的过程中,提高对“列表”法表示数量关系优越性的认识。
3、回归现实,梳理新知
浙江奥运健儿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夺冠为中国水上项目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掀开了中国水上项目的新篇章。金牌后面是无数的汗水,在千岛湖,孟关良是这样艰苦训练的:一艘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在同一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
本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题以“奥运”为背景,不仅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这一环节既对路程问题进行了巩固练习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4、合作互动,深化提高
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的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60x=40x+100,要求题意清楚、联系生活、符合实际、有一定的创意。
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
前面的环节是由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现在是由数学模型到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发展创新精神。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畅谈收获,内化提高
这节课体验到了什么?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收获和感受,全体同学交流。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后设计的畅谈收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总结收获,交流疑问,当堂消化本节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设计亮点】
(1)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上,突出了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喜闻乐见,使他们能快速进入问题的解决。
(2)让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