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1
这是表内乘法二例3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表内乘法二例3教学反思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 1000 米,列出的算式为 50 20=1000 .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20 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 1000 =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8(-4) 8(一 );
(-15)3 (-15)
(一1 )(一2) (-1 )(一 )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 (2)(-12)(一 ); (3)(-8)(一 )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1、练习:P35
2、P35例6、例7、
3、练习: P36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 (2) ;
(3)4(-2); (4)0(-1000).
2、计算.
(1)(-1155)[(-11)(+3)(-5)]; (2)375
1、P39第1、2、3、4题
1.4.5有理数的除法
表内乘法二例3教学反思第 2 篇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表内乘法二例3教学反思第 3 篇一、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 8(-7)
[(-2)(-6)]5 (-2)[(-6)5]
2)(- )(- ) (- )(- )
[ (- )](-4) [(- )(-4)]
3)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 ( + - )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 ) 2) 9 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1、(-85)(-25) 2、(- )15(-1 );
3、( ) 4、 (7).
5、-9(-11)+12(-9) 6、
1.4.4 有理数的除法
乘法教案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乘除 法,再算 加减 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 2)11+(22)3(11)
3)(0.1) (100)
四.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2、计算器的使用。
五、作业 1、P39第7题(4、5、7、8)、 第8题
表内乘法二例3教学反思第 4 篇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答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