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

日期:2021-11-14

这是望岳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

人称诗圣;

其诗被喻为“诗史”;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

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

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

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杜甫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 诗圣 ”之称。他的诗被誉为“ 史诗 ”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 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

东岳泰山( 1532 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 1997 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 1512 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 2017 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 1440 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 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 1 )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 2 )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

五、背景介绍

六、 品情感,赏名句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 2、抒发情感 3、蕴含哲理 4、运用修辞 5、炼字角度)

1 )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 )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七、拓展延伸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 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读诗歌,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的远大抱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五元人民币纸币背面图片给学生看。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张图片,同学们请看图片上有什么?

生:钱!

师:看来大家的小财迷本质暴露了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没图片上还有什么?

生:泰山。(五岳独尊)

师:没错,我们的伍元纸币背面的这个景色正是泰山的景色。泰山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尊”的美誉,我们来一起简单了解一下泰山。

简介泰山。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泰山的诗篇--《望岳》【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热

(一)了解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读诗歌,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情感,感悟诗人的远大抱负。

(二)文题解读

解题:“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三)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被誉为“诗史”。其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四)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一首诗咏的是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整体感知

(一)读

1.初读——读准字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重点强调“曾”“眦”“览”三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2.再读——读出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引导学生用拖长音的方式来读出节奏感。

课文朗读-七语下-20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00:31

来自大知闲闲yu

3.三读——读出诗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泰山。 青:青色,指山。 未了:没有终了。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指大自然。 钟:聚集。 割:分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截然不同。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同“层”。 绝眦:睁大双眼。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显得渺小的群山。

(二)思

1.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达,这些物品、景物就叫做意象。本诗中的意象是什么呢?

明确:泰山

2. 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

明确:望

3.作者具体是怎样望泰山的?

( )这一句诗,从( )望的角度,让我看到了

泰山( )的形象。

(最简洁的话概括)

岱宗夫如何? 远望 拔地而起、连绵不绝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近望 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细望 层云迭起,心胸激荡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展望 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一览众山小。

(三)品

1.通过作者对泰山这个意象的描绘,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1>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

明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 那么什么是兼济天下的思想呢?

明确: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为祖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它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统治阶级的批判,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它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顾自我苦难,依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四)悟

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怎样兼济天下?

(各抒己见)

或许你觉得,古代先贤的兼济天下胸怀你还无法拥有,但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有时代的责任感。责任感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文明礼貌是责任,孝敬父母是责任,尊老爱幼是责任,用心学习是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坚守好自己的责任,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定会代代相传。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了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俯视一切的哲理。

五、随堂练习

1. 诗人直接赞美泰山风光秀美,巍峨高峻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诗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会回想起杜甫的那句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教案板书设计第4篇

一、学习目标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

从 “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