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4
这是邓稼先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简介背景(或多媒体演示)。
2、速读课文,并用简答题测试阅读效果。
3、默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词,。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
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5、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6、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7、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俄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8.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以上设计的8个自读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而选择速读、默读或朗读等阅读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纲每分钟200字的阅读要求,须18分钟左右。本文作为自读课文,若按此做法,教学任务与时间分配的矛盾难以解决。而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易懂,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事件虽然重大,但并不复杂,因此很适合作选读训练。按每分钟5OO~1O00字的速读速度,可在4~7分钟内读完。读后作速读测试题,以检验阅读效果。默读全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调约需用Ic分钟,为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再根据文字深浅难易程度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分别安排默读或朗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5、6已涵盖了对练习一的处理。7能触发学生认识个人事业只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就。8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
过程:
1、背景说明。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3、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以上设计的自读点拨,仅为教师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信息,以资借鉴或思考,力求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能做到在紧要处适时适度点拨,并非全讲给学生,或都在课堂上完成。)
思考
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用来与邓稼先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又是谁?请说出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于什么地方,曾于1948~195O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留学,于何年何月何日因患什么病逝世。清说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元勋彷徨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和多变的句式特点。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感情,学习邓稼先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学习步骤】
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这样学:
〖读〗
积累阅读
1、读《怀念邓稼先院长》
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
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一支挽歌。他的朋友为何如此深沉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2、积累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材料事迹。
3、关于“两弹一星”:
4、词语积累:邓稼先 元勋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选聘 无垠 殷红殷切 鲜为人知 新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面式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全文用“横式结构板块”拼接的方法,巧立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豪迈,伟大而崇高。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是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邓稼先。
第四板块:让民族自豪、祖国骄傲的邓稼先。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执著追求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邓稼先。
三、线式阅读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⑴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六部分紧密关联。1引子──2、3介绍生平和经历,对比中突出他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4侧面描写贡献大,是对2的扩展──5重点写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体化──6总结全文。
⑵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⑶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⑷ 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的儿子?”为什么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代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联系起来,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示邓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精神的悲壮色彩。作者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这首歌作背景音乐意在说明邓稼先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他又赋予这种精神以新的内容,那就是向上、求实、勤奋、创新。这样写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与前文的正面描写互相映衬,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总之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理清文章情感脉络。
作者的情感贯穿于全文的各个板块之中,波澜起伏,动人心弦。请你举例说明。
⑴ “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⑵ “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四、点式阅读
1、妙点品读:
⑴ 高度凝炼而富表现力的词语:例如: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请你继续举例。
⑵ 丰富多彩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例如:
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作用: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⑶ 灵活多样的表达:议论抒情的句子:
描写的句子:引用诗文的句子: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五、素材积累阅读
请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找到作文论据的材料,以达到积学以储宝的目的。根据邓稼先的事迹,归纳出不同的观点:
例:1、邓稼先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归纳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蒙,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这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⑵ 还处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迎来了毅然决然抛弃埃菲尔铁塔的宏伟景观、塞纳河畔的旖旎风光的诱惑的钱三强、何泽慧,这对年轻的科学家夫妇,也迎来了他们满腹的学问和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⑶ 50年代初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裕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新中国,受到亿万人民的热爱。
2、1982年,“我不能走”,归纳出: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这种为祖国国防事业献身的执著追求精神,使邓稼先抛妻别子,隐姓埋名进入茫茫戈壁滩,一呆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写〗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请拿起你手中的妙笔,选取其中的一种形式写成150字的片断。
板块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用简明的语言)
板块二:组合要言,写人物事迹(用精炼的语言)
板块三:抒发感受,写人物述评(用生动的语言)
例: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板块四:动用真情,写好颁奖词(用优美的语言)
例:2004年感动中国给任长霞的颁奖词:“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
(邓稼先)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教师范例
六、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
1、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贡献之大、鲜为人知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鞠躬尽瘁
4、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民族自尊
5、我不能走──艰苦奋斗、舍我其谁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高唱赞歌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简介背景(或多媒体演示)。
2、速读课文,并用简答题测试阅读效果。
3、默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词,。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
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5、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6、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7、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俄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8.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以上设计的8个自读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而选择速读、默读或朗读等阅读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纲每分钟200字的阅读要求,须18分钟左右。本文作为自读课文,若按此做法,教学任务与时间分配的矛盾难以解决。而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易懂,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事件虽然重大,但并不复杂,因此很适合作选读训练。按每分钟5OO~1O00字的速读速度,可在4~7分钟内读完。读后作速读测试题,以检验阅读效果。默读全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调约需用Ic分钟,为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再根据文字深浅难易程度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分别安排默读或朗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5、6已涵盖了对练习一的处理。7能触发学生认识个人事业只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就。8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
过程:
1、背景说明。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3、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以上设计的自读点拨,仅为教师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信息,以资借鉴或思考,力求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能做到在紧要处适时适度点拨,并非全讲给学生,或都在课堂上完成。)
思考
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用来与邓稼先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又是谁?请说出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于什么地方,曾于1948~195O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留学,于何年何月何日因患什么病逝世。清说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元勋彷徨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