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8
这是竹里馆板书,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竹里馆板书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竹里馆板书第 2 篇教学目标
1
、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
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
、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
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
、
热爱诗歌,
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
从而爱上诗意的
美好生活。
2重点难点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诗歌一
般片言只语,
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
需要反复
的诵读。
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
最重
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
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
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
有了具象的思维,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
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
“读”
是酝酿一种氛围,
“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
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
“味摩诘之
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
人王维的《竹里馆》
,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竹里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竹里馆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
“味摩诘之
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
人王维的《竹里馆》
,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竹里馆板书第 3 篇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故事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 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 下课。
竹里馆板书第 4 篇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