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日期:2021-12-27

这是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是优秀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取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就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就应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明白的(从“赶快”明白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主角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情绪。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明白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就应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就应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情绪。尝试读出当时的情绪。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明白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立刻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此刻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之后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此刻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理解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应怎样去做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十分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能够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潜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

  点,引导理解故事资料,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资料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二)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用心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三)结合教材特点,选取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好处不大。

  (四)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 2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注意多音字“圈、钻”的读法和“窟窿”、“街坊”的轻声读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寓意,懂得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这则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词语。

  亡羊补牢悔恨海浪接连不断钻研窟窿

  钻牛角尖堵车羊圈结结实实狼狗街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1.教师出示重点语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提什么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呢?

  学生①:他后悔什么?学生②:街坊劝告他什么?学生③:他修了什么?……

  师:此时,养羊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道判断题,大家来判断养羊人是哪种意思。①他很后悔,觉得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2、教师简要介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书:接受.师:⑴他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你觉得哪个词语要提醒养羊人注意的,晚了就会重蹈覆辙。找一找,画一画。板书:赶快.“从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说一句话。

  3.教师手指着“后悔”、“接受”、“赶快”提问:想一想,从这三个词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组成员说一说,议一议。(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悟出寓意。)

  4.小结:教师揭示寓意:像养羊人这样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师: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未为迟也”。自己读一读,理解它的意思。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6、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 3 篇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引导评议,齐读。

  ④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指名读,评议。

  ⑦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齐读第4节。

  ⑷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 窟窿 叼走 劝说 街坊 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习《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 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

  (3)关键词:“堵上” 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