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3
这是梁甫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
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展开联想,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
教学重点:
分段欣赏全曲并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
1.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掌握。
2.音乐表达的情感领悟。
教学课时:
共一课时
教 具:
电视机、影碟机、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梁祝》主题歌——《化蝶》
二、导入课题:
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
1.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蝴蝶的爱情》)。
师: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有这两个人物存在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为百姓办好事的人,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粱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引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化蝶”: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五、学生演唱:
《梁祝》爱情主题。
六、作品赏析: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 呈示部——相爱
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
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c..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d..音乐突然急转直下,激昂而果断。以散板和快板的节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突出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和悲痛控诉。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
e..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绝句,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出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这时坟墓炸开,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乐队齐奏,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3.再现部——化蝶
音乐再次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和竖琴的音乐将人们带入神仙境界。我们又再一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旋律。
人们仿佛看到梁祝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主题的多次移调演奏,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七、课程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通过欣赏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那动人的音乐调动着我门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通过这部作品,也告诉我们真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八、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引 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封建势力——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神仙境界——化蝶起舞——美好祝福
【教学反思】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尽情地体验音乐情感、获得情感体验,享受音乐情感迸发出来的美好体验。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主题部分)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知道
教师:谁能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吗?
指名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展示剧情图片。)
教师:那你们知不知道关于这个故事的音乐作品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者简介
何占豪(1933— ):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 ):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
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再听一遍,学生可以自由模唱。
五、讨论,鉴赏,深化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听完这首曲子后的感受,可以畅所欲言,不拘一格。之后汇报师生点评。
六、模仿创作
可以鼓励学生简单模仿创作一些自选主题的乐段,或者根据本课主题做一些变化,创作歌曲《梁祝》。可作为课外兴趣作业在下节课展示。
七、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八、教学反思
1、在音乐课堂上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
2、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
3、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4、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5、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模仿、小组创编等手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
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
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
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
屏显:你认识吗?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ɑ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裸读——辨其音。
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一)课程标准总目标
(1)认识古代诗词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背诵优秀诗文240篇,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大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七年级有很大提高,初步掌握了一般诗歌的学习方法,能自选角度切入诗歌学习。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本课诗歌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2)预期目标:以抓大放小为原则,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品读中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练习法等来突破重难点。
(四)教材分析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赠从弟》(其二)是一首咏物诗。该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梁甫行》亦称《泰山梁甫行》,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3.品味诗歌语言,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诗歌的审美情趣,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1.针对评价目标一
(1)了解四首诗的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根据朗读要求阅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正节奏,读出韵味,感受格律之美。
2.针对评价目标二
(1)圈点勾画每首诗中的疑难字词,组内交流,能准确把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以及意义。
(2)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每首诗字面的含义,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
(3)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3.针对评价目标三
(1)在评价目标二解决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诗歌,赏析诗中生动传神的词语及富含情感的诗句,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刻内涵。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优美的语言是诗歌美的外衣”,反复品读诗歌中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语句,尝试诵读其中的韵味,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
教学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语:古诗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优美的诗词意境深远,幽香怡人,正如一杯香茗,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正如歌中唱到的一样,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读你的感觉像三月.醉人的诗篇,美丽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走近古诗,领略诗词别样的美。
板块一:读通诗韵赏奇景
1.预习检测,简介作家作品。
结合课前预习回顾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准、读通、读美。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划分诗歌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重点字音。
教师随机指导,纠正错读。
点拨画线字音:
绿叶发华滋( ) 将以遗所思( )
老骥伏枥( ) 松枝一何劲( )
(4)指名朗读,学生赛读。
教师对读诗的环节引导学生适时点评。(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准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板块二:读懂显意寻正道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每首诗字面的含义,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
2. 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重点字词:
①遗(给予,馈赠)
②盈(充满)
③枥(马槽)
④盈缩(指人寿命的长短)
⑤怡(愉快)
⑥劲[刚劲,坚强有力]
⑦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⑧剧(艰难)
⑨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⑩宇(房屋)
重点句子翻译:
(1)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交流点拨】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交流点拨】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日行千里的志向;英雄虽然年迈,但仍胸怀壮志。(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交流点拨】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交流点拨】我的处境是多么地凄凉啊,无人问津,门庭萧条,甚至野狐野兔都在我家肆意地玩乐!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板块三:品读析文明主旨
进一步品读诗歌,师生共同赏析研讨。1.诗歌中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2.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提示】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3. 《龟虽寿》前四小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前四小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提示】认得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又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5.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 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提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6. 《赠从弟》中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提示】本诗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 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 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 托于其中。7.“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提示】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8.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提示】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本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适时安排自学环节,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交流小组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收获。 深入诗文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