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赤壁教案设计

日期:2021-09-24

这是赤壁教案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教案设计

赤壁教案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见课件)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三)读懂诗意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

  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

  (补充资料

  ①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②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而写二乔入围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4、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他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但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那么,诗人咏史的真正用意何在呢?

  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五)小结

  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赤壁教案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情况来看,跟其它平行班级相比较,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较多,及格率70%左右,平均分80多分。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大半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

3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

4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评论(0) 新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引出课题

2、作者及背景介绍

请同学们分享预习成果,教师补充。

二、品读诗歌。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三、感悟诗意

1、参照注释理解诗意。(生分组自由探究)

2、小组派代表分享探讨结果。(教师适时补充)

四、问题研讨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3、历史上一般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你又持怎样的观点?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6、诗歌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六、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赤壁

杜牧

赤壁教案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学会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设想:

  《赤壁之战》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是根据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全文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这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先以复习导入入手,让学生说说“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然后是深入探究,让学生深入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讨论“赞”周瑜采用火攻的哪一招或哪几招,让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从中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到周瑜利用天时地利、知已知彼、扬长避短、采用火攻计策大获全胜。

  在学生对火攻有了充分认识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按常理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从而启发学生遇事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我抓住“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语说说学习本课后的认识,这样既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进行了思辩能力、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读、思、议等教学环节,循序渐的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深入探究,明晰过程。

  读、议火攻的过程,赞周瑜的哪一招或哪几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与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周瑜的每一步都经过周密地思考、巧妙地安排。他巧用天时地利并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思考讨论:

  1、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2、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

  却赢了?

  3、说说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加深认识,运用关联词说说学习本课后的 认识。

  五、积累词语,丰富词汇。

  六、课后延伸,读写促知。

  七、板书设计:(略)

赤壁教案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一、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二、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二、 朗读全文

  1、 一位同学读,正音。

  2、 齐读,感受文章。

  三、 疏通词语

  1、 千古:长远的年代。

  2、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3、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4、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5、 华发:白头发。

  6、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四、 课文分析

  1、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2、 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A.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豪

  迈

  奔

  放

  穿 高峭

  惊 汹涌 声 比拟

  拍 水石相击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