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儿童观与教育PPT课件这个PPT共48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何谓儿童,何谓教育,我们有着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应该是怎样的等,欢迎点击下载。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拟解决以下问题:
何谓儿童?
何谓教育?
我们有着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应该是怎样的?
一、儿童观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的演变
现代儿童观
(一)什么是儿童观
1.儿童观的概念
2.儿童观的形态
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3.儿童观的结构
自然构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社会构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精神构面——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二)儿童观的演变
古典时期——儿童是“小大人”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其逻辑出发点是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且是相对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生长发育。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中世纪——儿童是“有罪的”
原罪说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这种儿童观中暗含的逻辑是把“儿童”和“上帝”相对,只有上帝是善的,除此之外皆是恶的 。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人格被严重摧残。
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是“花草树木”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由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和生长发展是按自然法则运行的,教育者的作用就象是“园丁”,活动室就象是儿童逐步成熟的“花园”,每个儿童的成熟都有内部的时间表,在恰当的时间学习特别的任务,而不能强迫是儿去学习。儿童的成熟过程至少和儿童的经验一样重要。
启蒙时期——儿童的发现
在西方卢梭最早“发现”了儿童,他认为儿童是独立意义上的人,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中国周作人最早发现了“儿童”。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儿童文学》,提出儿童文学的“三种作用”: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心灵的胚胎: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内在潜力”。(无限可能性)
(2)吸收性心智:儿童通过潜意识来吸收环境知识的;儿童具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周围知识的敏感性;儿童能根据周围环境塑造自己的性格。(自主选择性)
(3)敏感期:诸如语言、动作、数概念、秩序、同伴交往等重要能力发展,且敏感期大多数在6岁之前。
(4)工作:指那些身心协调、手脑结合的活动,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主动建构性)
杜威的儿童观
现代——儿童是“人”、“儿童”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认为儿童首先是“人”,其次儿童就是“儿童”。
持有这种观点的认为,儿童首先就是一个“人”,其次它才是一个“儿童”。我们不可以过多地夸大“儿童”的作用,把儿童放到一个之高的高度,也不可忽视儿童的一些根本特性。
其他典型的儿童观
儿童是“白板”
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儿童是“成人的导师”
儿童是“白板”
“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是“私有财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民。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现代儿童观
儿童是人。
儿童具有人的尊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每个儿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权,儿童出生时其生命就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不为成人或家庭私有,更不能被其随意处置。儿童具有其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照料的权利。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每个儿童具有满足发展的权利,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且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 而且还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 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儿童的这些权益都要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保护和尊重。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成人及社会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整齐划一。
▲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
儿童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人。
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谓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其发展是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合性的发展。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艾伦凯
儿童权利保障
195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汉姆伯格提出《公约》的基本原则:①儿童优先考虑;②尊重儿童人格;③尊重儿童意见;④一视同仁。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提出“一切为了孩子”。
中国儿童权利保障
1990年,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91年,签署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文件。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2年,《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7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达喀尔行动纲领》,确认了为每个公民和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六项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框架中六个全民教育目标中最艰巨的是目标6,即“提高教育各个方面质量,确保优质教育,从而使所有人在学习中,特别是读写、算数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获得可度量的和可被承认的学习成果”。
2010年,第一届儿童保育与教育大会,指出“孩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开篇的“序言”写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第一条:“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
一个7岁男孩这样画“我心目中的父母”
你的观点:“儿童是……”。
二、教育观
什么是教育观
教育观的发展
现代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宏观的教育观主要包括教育发展观、教育历史观、教育社会观、教育结构观、教育功能观。微观教育观主要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和目的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育管理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
(二)教育观的发展
洛阳幼儿园老师用绳 拴孩子逛公园惹争议
(三)现代教育观
◆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幼儿园、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协同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
(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2011.12.28 教育部颁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
2012.10.9 教育部颁发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教基二[2012]4号)
(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教育目标——后继学习、终身发展(入学准备,但不是提前学习和训练后继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 ,严禁小学入学考试;具备形成积极社会态度的心理品质,自控、积极自信、友爱合作、独立自理等)
(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教育环境——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爱、营养、学习节奏、兴趣与需要)
警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你的观点:“教育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