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精选PPT课件这个PPT共6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幼儿园课程概念,幼儿园课程类型等,欢迎点击下载。 拓展书目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朱家雄,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版。
幼儿园课程
拓展书目
《学前教育课程论》,石筠韬,北师大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倪敏,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冯晓霞,北师大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许卓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拓展书目
《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美)Carol等著,王丽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早期教育课程——架起儿童通往世界的桥梁》,(美)Hilda L Jackman著,杨巍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课程研制方法论》,郝德永,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什么是“课程”?
谈一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一、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1859年),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原意为“跑道(Recourse)”,规定赛马者的行程,——是“学习的进程”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游记的多种解读
西游记的另一种解读
瑞典一所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 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
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他走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 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头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 的行为, 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还有几个漂亮的宫殿,还围着 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四只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了印度,寻 了一些印度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课程的12种解读
课程是科目
课程是教材
课程是老师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在老师指导下,在学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课程的12种解读
课程是系列学习材料
课程是学习内容
课程是学习计划
课程是系列行为目标
课程的12种解读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课程是学习进程
课程是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课程归类
内容
计划
经验
活动
思考
在幼儿园中看过的课程中,哪些是静态课程观的体现?哪些是动态课程观的体现?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静态课程观和动态课程观的利与弊?
(三)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课程是学习的科目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即教学计划
课程是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1、课程是学习的科目
将课程看作教学或学习的科目,即学科。或把课程看作是教材。
强调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师“教什么?”
关注教学科目、学科知识体系,不关注学生兴趣、需要,不关注情感及完整人格的发展。
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是学校所担负的所有预期的学习结果。”
强调目标、结果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课程的重心从手段转移到了目标。体现了课程的预期性与可控性。——目标模式设计
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3、课程即教学计划
把课程看作培养人的计划。包括了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课程评价,忽视了课程实施。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奥利瓦)
静态的课程观
4、课程是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群。(坎贝尔)
课程重心由“学科”、“教师”转到“学习者”。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
从教师“教什么”转到教师“为何教”、“怎样教”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获得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些什么。
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学习对他们个人的意义。
5、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
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经验的,而活动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
R.Tyler,“课程是按照学校要获得它的教育目标而计划和指导的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内涵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分析
张雪门:“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张宗麟:“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的课程。
陶行知:“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儿童的生活进程就是幼稚园的课程。”提出:“全部的课程就是生活,我们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分析
20世纪50—80年代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实质主要是指幼儿园所设科目,如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六科,这些科目及其进程安排就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总体。
1982年由唐淑、赵寄石两位教授在《挖掘幼儿智力潜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中重新使用“课程”这一概念。但在八十年代初期,“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所设科目”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分析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卢乐山,1991年)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王月媛1995年)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冯晓霞,1997年)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分析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傅淳1997年)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李季湄1997年)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虞永平2001年)
(二)幼儿园课程界定的三种类型
一是学科倾向的界定:以学科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如音乐、美术、语言、常识、体育、计算等,在我国八十年代的幼儿园教育中比较普遍。
二是活动倾向的界定: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安排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总和。
三是经验倾向的界定:强调幼儿园课程是为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的经验。
(三)对幼儿园课程本质认识的变化
幼儿园课程重心的转变:课程由“学科”到“经验”的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重物到重人的转变 。
幼儿园课程态性的转变:课程本质观由静态走向动态。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确立: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
幼儿园课程的涵盖性增强了:幼儿在园的一切有教育性的活动都是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王春燕)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P5)
(五)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六)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评价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课程的类型划分
几种典型的课程类型
幼儿园课程类型
一、课程的类型划分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
艾斯纳
(一)美国学者古德莱德
观念层次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
社会层次的课程(societal curriculum)
学校层次的课程(institutional curriculum)
教学层次的课程(instructional curriculum)
体验层次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二)艾斯纳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悬缺课程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经验课程则以儿童当前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经验课程的一种实践探索
展开对社区的讨论
展开对社区的讨论
我家的社区调查表
区域分组
区域分组
医院
警察局
超市
公园
银行
制作标牌
怎么办
超市不但没有货架也没有货品
医院没有机器、医生与护士也没有分工
警察局的叔叔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我们也不清楚。
银行的工作人员除了数钱还要干什么?
公园这个区域组的人员要准备哪些东西。
……
请您帮助
调查报告
超市见闻
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华润超市,我和爸爸看见吃的食物是摆在架子上的,可是那边全是吃吃玩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给小孩子的,但是那边水果不和它们一样的架子,水果的架子是一只只小木头盒子,小朋友看见水果都想去买。我和爸爸走过去还看见一个阿姨在切馒头,阿姨准备来炸馒头。超市里摆的东西都是一个一个摆放的很整齐,有人放错的话,阿姨就会把它放回正确的位置,在超市里的东西如果没付钱是不能吃的。
社区、家长提供
怎么做
对社区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了解,虽然有了知识储备,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很茫然。
决定再次回到社区,重点了解各个岗位上的叔叔阿姨是怎么说话、运作的。
再次回到社区
再次回到社区
再次回到社区
欢迎光临我们的“社区”
欢迎光临我们的“社区”
欢迎光临我们的“社区”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与综合的区分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综合课程并不以牺牲学科体系为代价。
(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持久性、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
显性课程(有计划的学习经验)与隐性课程(非预期的学习经验)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实际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类型
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属于哪种(些)类型?为什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