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呐喊PPT课件这个PPT共11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介绍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画家内心,画面鉴赏——元素,我的感受等。呐喊
《呐喊》是挪威印象派画家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
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印象主义是美术史上的一个画派,又叫印象派。印象派的得名主要是莫奈的一幅描绘塞纳河清晨的油画,画的名字叫做《日出·印象》。这一派画家对绘画艺术的主张和追求,他们不再拘泥于古典主义窠臼,努力用画笔追求真实的光影色彩,把大自然在自己眼中的“印象”记录下来并传达给观众。他们以对事物瞬间的印象作画,强调色彩和光感,注重画面的总体色彩,比较忽视细节的表现。
与印象主义相对应的是表现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这一派别的画家不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他们更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内心的情绪。因此他们画中的形象和色彩跟现实脱离,可以全凭主观臆造。但他们是色彩大师,画面色彩强烈而协调。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 与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的词根是一样的,后缀是一样的,只有前缀不同。Press的意思是压力,im-是向内,ex-是向外。所以印象主义偏向于画家眼中的外在事物,而表现主义偏向于画家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
的作品。1885年第一次旅法,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了其画风的重大变革。
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为此,以利伯曼为首的自由派退出艺术家协会,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使蒙克大受鼓舞,从此在德国定居下来,直到1908年。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绘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成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评论家指出:“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本质,并在表现主义被命名之前就彻底实践了它。”
表现主义——画家内心
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
“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像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
画面鉴赏——元素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呐喊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
画面鉴赏——色彩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面鉴赏——元素
我的感受
我不是一个对美术很敏感的人,但《呐喊》这幅画却让我有种被吸引的感觉。其实,我更喜欢叫他《尖叫》。他不像是对现状想呐喊、呼唤些什么,而是更为直接、纯粹的尖叫,是一种本能行为。画面上扭曲的线条和深刻、阴沉的颜色让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恐慌。不只是画中间用手捂着耳朵的人,这幅画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绝望和死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