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动的盐PPT课件教案这个PPT共1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教案。PPT的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并感受声波震动传播的现象,萌发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能观察到盐随音乐音量的大小、节奏的快慢以及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主題名称:
盐盐不绝
活动名称:
盐儿去哪儿了
教学班級:蜗牛班(大班)
教学地點: 蜗牛班教室
教学时间: 40分钟
幼兒旧经验分析:
1、体验盐对人体的感官反应(白白的、咸咸的、颗粒状);
2、了解盐味觉、外观特点。
教材來源:书籍、网络
使用素材与用具:透明玻璃杯、圣女果数颗、勺子、一次性杯子、筷子、记号笔、食盐、糖。
学习指标
活动目标
1、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2、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3、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4、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5、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6、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7、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8、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9、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1.能知道盐溶于水;
2.能知道盐的浓度和浮力有关,同等的水盐越多浮力越大。
3.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探索欲望。
4.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探索欲望。
5.能明显记录实验次数。
(小组合作记录,体现合作记录的价值)
6.能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实验
7.能独立照顾并保护自己
教学活动:
活动名称:盐儿去哪儿了
教学媒体:
实验
时间(分钟):
40分钟
准备活动:
每组一次性纸杯一个并装有水、圣女果一颗、食盐、糖、筷子一根、记号笔一支、实验记录单一张。
幼儿已通过前几节课通过实地观察、实际体验,认识到了糖、盐的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体验了盐对自己感官的反应,了解盐的奇妙之处。
老师准备一杯食盐和糖,让孩子们认出它,并让孩子们回忆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盐的知识,加深记忆。延伸至盐的特性,开始教学。
二、发展活动:《盐儿去哪儿了》
1、本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更深层次探索盐儿的奇妙吧!(出示装有同样多清水的透明杯)将小朋友进行分组,五人一组分配。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尝一尝下面这两个杯子里面分别哪杯是糖哪杯是食盐(用颜色来区分有红色和绿色通过尝试后宝贝知道了红色代表糖绿色代表盐)
让孩子观察碗里的盐,教师用筷子充分搅拌后,提问:盐去哪儿了?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告诉幼儿盐被水溶解了,这碗水变成了盐水,
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圣女果分别放入盐水与清水和糖水中,让幼儿观察(盐水里的圣女果浮在水面上,清水里和糖水的圣女果沉在水底)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水里加了盐,圣女果就能浮起来呢?原来是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圣女果就浮起来了(幼儿对“浮力”产生迷惑与好奇)
3、幼儿操作活动
(1)T: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待会自己去试一试。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一勺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圣女果,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注意:试一次记一次,没有浮起来打叉,浮起来就打钩,圣女果浮起来后实验就结束了哦!)
(2)幼儿动手操作,老师指导完成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T:我发现第xx组的小朋友动作很快,下面请他们说说他们的发现好吗?
孩子讨论
T:为什么加一勺盐圣女果没有浮起来,加了两勺盐,圣女果才会浮起来呢?
孩子讨论,得到盐变多的结果。
T:当水喝了一勺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圣女果,加入两勺盐,这样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圣女果,从而让圣女果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T:还有哪一组愿意来介绍你们的发现呢?(孩子回答.................)
(1)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第一组只要加两勺盐,圣女果就能浮起来,而第二组要加三勺盐,(观察两组幼儿杯子里的水)
(2)引导幼儿发现,水有多有少。
下面请每组派一个小代表把你们组的水杯拿到前面来,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吗?(第一组幼儿杯子里的水最少,第二组杯子里的水多一些,第三组杯子里的水最多) 噢?难道水的多少和加的盐的多少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圣女果,让它浮起来。
三、综合活动
通过做实验之后,老师表扬大家很棒并让各组跟大家分享今天的收获和成果,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大家会议这节课所学知识,完善课堂。
T:盐神秘又奇妙还很有趣,那你们知道盐有什么作用吗?(孩子讨论)对,盐的作用很大,我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下盐的其他用途,下次上课告诉老师和其他小伙伴好吗?
报告单
五分钟
(提前准备、回忆巩固加深记忆、延伸教学)
七分钟
(分组、实验、提问、思考、沉浮观察、质疑小结)
九分钟
( 幼儿操作前引、指导动手操做)
九分钟
(实验成果交流、拓宽问题深度)
四分钟
(观看死海视频、拓展了解)
一分钟
(整理周身环境 使其保持清洁)
三分钟
(回顾课堂所学、整体总结、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教學
省思
有趣的沉浮《盐盐不绝》微反思
在本节课上课之前我首先对幼兒旧经验进行了分析:
1、体验盐对人体的感官反应(白白的、咸咸的、颗粒状);
2、了解盐味觉、外观特点。
学习指标:
1、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2、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3、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4、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5、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6、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7、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学习目标:
1.能知道盐溶于水;
2.能知道盐的浓度和浮力有关,同等的水盐越多浮力越大。
3.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探索欲望。
4.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探索欲望。
5.能明显记录实验次数。
(小组合作记录,体现合作记录的价值)
6.能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实验
7.能独立照顾并保护自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得出了以下经验,就是能够让宝贝呢,分组进行实验的一个操作,而且在本节课的是关于有趣的沉与浮的一个小实验可以将所有宝贝进行分组操作,将所有宝贝自由组合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整合为两组,一组为糖宝宝一组为盐宝宝,然后再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完毕之后让所有宝贝进行讨论并且安慰糖宝宝。最后再做一个实验的总结和安排,这样的话课堂能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
人的运动状态不一样,脉搏的速率就会发生变化。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感知心脏的运动,了解简单的关于心脏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其功能。
2、 培养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3、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心脏挂图。
2、 心脏模型。
活动过程
1、 听一听,幼儿的耳朵贴在相邻幼儿的胸口上,相互倾听心跳的声音。
2、 认识心脏在身体的位置和形状。出示挂图、模型。看一看,心脏在身体上的位置(胸腔左侧),说一说,心脏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帮助幼儿指出自己心脏的位置。
3、 让幼儿了解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像人身体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跳动,这样将血液送到全身各个地方,使身体得到营养物质和氧气,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4、 看一看,摸一摸,让小朋友观看自己手背、腕部,看到一条条蓝色的管子是静脉,摸一摸腕部跳动的是动脉。
5、 发现运动后的变化:教师带领小朋友户外跑两分钟回到教室,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动脉与安静时有什么不同。(心跳变快,脉搏也快,而且比刚才更有力。)
6、 心脏的保护:心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停止了跳动,人就会死亡,所以要很好地保护心脏。
7、 启发小朋友说出:锻炼身体能使心脏健康,但又不能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否则心脏会劳累。发热或害怕时,心跳加快。因此,不要看恐怖的动画片,发烧时要及时治疗,睡觉时不要趴着睡。
活动延伸
1、 提供听诊器,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脉搏的跳动。
2、 可选择有关的易懂的录像带让小朋友观看。
活动反思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本次活动从简单的描述身体器官,到细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用处和保护方法,幼儿的身体保护意识大大提高。但在如何保护这些器官的问题上,虽然幼儿的思维很开阔,可是知识的系统性较差,我在设计教学时,对这个问题预料的不够,应在今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以及区角材料的投放方面,丰富这方面的知识,使幼儿对身体的每个器官的保护都很到位。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的密度越大,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因此在死海游泳不用担心会被淹死,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想让花开得更鲜色,在花盆里浇一点点盐水即可。用盐水洗冻疮可止痒。早上喝一杯淡盐水,有助大便通畅。为防止洗衣服时衣服褪色,可在水中放些盐。在盐水中煮过的玻璃杯或瓷碗不易破裂。 用盐可以擦掉铜器上的黑点。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对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调料和发现溶解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开展科学活动教师的预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为了使幼儿观察盐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显,于是使用了约1/3杯的调料粉,通过操作,我发现分别放进去之后,不仅盐水里的鹌鹑蛋浮起来了,味精溶液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了,原来味精里也含盐。为了减少材料带给幼儿的干扰因素,我有精心挑选了无盐味精,经过反复操作,我选取了刚好能使蛋富起来的盐量,在此基础上,再投放同样量的味精和盐,问题解决了。我还选取了材料较软的木质搅拌棒,并在每组材料中添放了备用的鹌鹑蛋,以备不时之需。
在材料的设计上,我们为了减少幼儿间的材料干扰,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样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贴有三种调料标签的三杯水,标签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线,另外一一对应摆放贴有同样三种标签的调料盒,这样幼儿一目了然,对应投放为幼儿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扰。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情景魔术“救救蛋宝宝”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还适时地向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我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位幼儿放在盐水里的鹌鹑蛋没有浮起来时,耐心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当发现原来是鹌鹑蛋破了时,及时为幼儿更换了好的鹌鹑蛋,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得出结论部分,我请幼儿将表格以叠压的方式显现操作结果,便于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也很重要,如:你发现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浮起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当幼儿在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一点仍有一点小困惑时,我又适时视频“死海的秘密“从而用另一途径加强了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认为这是真正的结束,有全面观察了所有幼儿的实验结果后,发现有一位幼儿盐水里的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把她找来一起找原因,发现也是蛋破了,我们有更换了一个好的,问题迎刃而解。体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仍由一些遗憾之处,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够充分,在座位的摆放上要更加有利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要大胆放开,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
人的运动状态不一样,脉搏的速率就会发生变化。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感知心脏的运动,了解简单的关于心脏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其功能。
2、 培养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3、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 心脏挂图。
2、 心脏模型。
过程建议
1、 听一听,幼儿的耳朵贴在相邻幼儿的胸口上,相互倾听心跳的声音。
2、 认识心脏在身体的位置和形状。出示挂图、模型。看一看,心脏在身体上的位置(胸腔左侧),说一说,心脏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帮助幼儿指出自己心脏的位置。
3、 让幼儿了解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像人身体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跳动,这样将血液送到全身各个地方,使身体得到营养物质和氧气,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4、 看一看,摸一摸,让小朋友观看自己手背、腕部,看到一条条蓝色的管子是静脉,摸一摸腕部跳动的是动脉。
5、 发现运动后的变化:教师带领小朋友户外跑两分钟回到教室,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动脉与安静时有什么不同。(心跳变快,脉搏也快,而且比刚才更有力。)
6、 心脏的保护:心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停止了跳动,人就会死亡,所以要很好地保护心脏。
7、 启发小朋友说出:锻炼身体能使心脏健康,但又不能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否则心脏会劳累。发热或害怕时,心跳加快。因此,不要看恐怖的动画片,发烧时要及时治疗,睡觉时不要趴着睡。
延伸提示
1、 提供听诊器,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脉搏的跳动。
2、 可选择有关的易懂的录像带让小朋友观看。
教学反思:
活动思路较详细,清晰。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幼儿的掌握情况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的兴趣很浓,整个活动进行较流畅。给幼儿提供了分组讨论,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学会通过思考,从中找到答案。从中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 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 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 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 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 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 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 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6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孩子创编的灵感和兴趣。
2、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几种创编规律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兔子头饰;1开大白纸一张;碰铃、铃鼓、手铃、沙锤若干。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呀音乐国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想”“咦,小兔子把它的拿手好戏——节奏表演也带来了,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兔子演员登台表演音乐节奏)
2、发现规律
老师:“小朋友,你在刚才的节目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节奏有规律)
老师:“对了,刚才小兔子的节奏表演不仅好看而且十分有规律,谁能说说看它的规律是什么?
( xo×o|×o×o| )
3、 创编有规律的节奏
老师:“谁能自己创编一个有规律的节奏?试试看!”
(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有规律的节奏)
如:×O O|×O O|×O O|×O O|
××××|O O O O|××××|O O O O|
××OO|××OO|××OO|××OO|
4、 创编有规律排序题
老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音乐可以创编出规律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编出有规律的?”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老师:“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编一道有规律的排序题好吗?看谁编的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教师在纸上写出孩子编的规律并用节奏中的×和O表示。)如:3朵花3把草可以用×××|O O O来表示。
5、总结规律排序的方法
老师:“生活中的有规律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两种不同物体之间排,也可以三种、四种…不同物体之间进行排序,好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看你掌握了哪几种排序的方法,说的越多越好!”
(引导幼儿说出这节活动中发现的排序方法。)
如:×OO×OO;OO×OO×;×OOO×OOO;OOO×OOO×;
6、 练习有规律的节奏
老师:“刚才音乐国的国王打来电话,让我们给一首音乐配上有规律的节奏,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想”
“请你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来选一个有规律的节奏,再来选一种你喜欢的乐器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分组练习节奏,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7、活动延伸——合奏
老师:“请回到位子上,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打节奏吧!”
(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
小结:“你们打的节奏不但有规律而且特别美,说明你们动了脑筋了,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就让我们乘着小列车到外面领取音乐国给我们的礼物吧!”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的大胆尝试也有了明显的效果。这节活动让我深切的感觉到给孩子万千知识不如给孩子一种解决途径。活动中我把规律排序的重难点也就是(自编规律排序题)这一数学领域中难题,通过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而轻松的解决掉了,孩子们在想象中、拍打中总有保持着一股创编的兴趣与‘兴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孩子创编的方法之多让我有些目不暇接,让我由此更加坚定了兴趣教学的信心,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如:孩子发现了六种不同物体之间规律的排序,但在打节奏的过程中孩子并没有把它用节奏的形式打出来,也许是怕编的太慢而我给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吧,就留下了一些的遗憾。我想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注意孩子突发教育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