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详解PPT课件这个PPT共80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对《指南》的认识,《指南》制定的缘起,学前教育性质的思考,课程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国际背景,国内背景等,欢迎点击下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一、对《指南》的认识
“指南”给的只是参考意见,要告诉的是我们的父母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有什么样的身心特点。这指的是一般常态下的儿童发展,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
《指南》不是规则,不是统一的教育标准
二、《指南》制定的缘起
学前教育的性质
课程与发展的关系
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学前教育性质的思考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
卢梭: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自然人” 。
蒙台梭利 :“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 “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社会工具属性
课程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成人和社会需要视角下课程内容的选择
儿童发展需要和可能视角下课程内容的选择
内容可能价值挖掘与儿童发展需要分析
儿童发展需要分析与儿童发展可能分析
国际背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推动下出台的。目前全球先后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出台了儿童早期学习发展标准,例如:美国早在1984年就完成了针对本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的出台是为了向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早期教育的学习标准。抑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趋势和问题。
国内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细化、具体化
幼儿园→幼儿园、家长
教什么、如何教? →发展与学习的可能性
《纲要》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指出了应该教什么、各领域中“教”的重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
《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各领域中“学”的重点是什么、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成人应当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
四、《指南》目标的解读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解读1: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奠基
后继学习:学校学习、终身学习
为学校生活做准备;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
入学准备准备什么?
知识?
“小学三年级现象”
65名入学适应困难儿童的研究
独立性、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差
学习技能弱,无兴趣
同伴交往问题
知识面不够宽
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好
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
思维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
动手能力不足
解读2: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你觉得怎样才算终身发展?
幸福感、成就感、社会责任感
建立幸福感、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支柱是什么?
让孩子学什么最具有终身发展意义?
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护孩子一生的健康
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孩子一生的进步。
良好的交往习惯保证孩子一生的友谊。
良好的品德习惯定格孩子做人的标准。
良好的心理习惯平衡孩子一生的心态。
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
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一生每一个阶段的使命和问题。
基本信任和基本不信任(1岁前)
自主对害羞与怀疑(1-3岁)
良好的习惯;自我控制;意志品质
主动对罪恶 (4-6岁)
目的品质:正视、追求有价值目标
勤奋对自卑 (7-11岁)
国外1259名入学儿童家长的研究
九项优势品格:
自我控制
关爱他人
乐群宜人
积极乐观
独立自理
兴趣好奇心
积极的认知风格
积极的学习态度
谨慎的行为风格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相处
学会做人
解读3:合理的期望
常见的不合理期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造神运动
“听话”的好孩子标准
一定要比别人强
合理期望要依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期望要建立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
期望要建立在孩子的承受能力上
期望要建立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
期望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合理期望要符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
什么是幼儿学习?
幼儿的“学”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之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过程引发内在行动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解读4:什么是科学的保育与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吸收性很强的心智,年龄越小的儿童吸收能力越强。
吸收性心智具有三个特点:
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有自主的选择性
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发展就是儿童对变化环境的主动适应过程,就是把自身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
教育就是促成这种适应和转化的过程。
如何促成?
在最近发展区上提供适宜的环境
适宜环境的五个特点:
充满爱
环境的营养性
要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
孩子感兴趣
有秩序
解读5: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美国人养孩子是为了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很少有美国人发毒誓非要让自己的孩子作人上人。中国人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可狠了,逼着他们从小学钢琴,学武术,学芭蕾,学中文,学数学,最好18岁就把博士硕士都读完,跳过青春期,直接进入中年,三十岁退休,四十岁就与世长辞了。所有小孩喜欢玩的,年轻人喜欢干的,中国家长都禁止他们去干。可以这么说,中国家长是绝对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的,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如何尽快把自己的孩子逼疯。——一个老外的观察
珍惜童年生活本身的价值
把童年期看成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导致我们以成人生活的需要要求儿童,忽略了儿童的天性特点和幼儿今天的快乐。
现代教育倡导回到儿童的经验世界,童年本身就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儿童学习东西的特点是教孩子学习的重要指标。6岁前的儿童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和情境认识周边的人和事及其关系。
教育即生活,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好的教育应该创造持续生长的愿望,主动塑造自己的精神生长。
五、对实施原则的解读
原则1: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解读1: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引起的脑的变化,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丰富性及可能性。
教育不仅在于对潜在可能性的实现,还在于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追求孩子特长的发展实际上是在以衡量成人的标准衡量儿童,特长班将孩子的发展固化在了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限制了孩子发展的可能,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方面的发展机会。
当下的特长班、兴趣班,这个热,那个热,体现了教育领域里的浮躁心态。
原则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解读2:个体差异
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成为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支持者
集体教学中的整齐划一
吃饭和喝水环节举例
区角活动的开展
《指南》是幼儿发展的“路标”,而不是简单评价幼儿的“标尺”。
原则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解读3:避免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学前教育小学化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比学知识智力方面的东西更重要。
单纯性的灌输性教育就会消磨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想象力
对儿童的教育来说,应该从保护的角度,而不是改变的角度去做教育工作,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的东西很重要,可惜常常在错误的学习过程中丢失了。
原则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解读4:积极态度和行为
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
鼓励儿童提问,认真倾听和回应他们的问题;赞赏儿童对问题答案的猜测、推想,验证。
支持儿童收集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欣赏、接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
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动植物以及周围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鼓励儿童观察、思考。
解读4:积极态度和行为
保护儿童主动做事的愿望与参与的积极性。
保持耐心与宽容。
尽可能给儿童提供选择、表达愿望和自己做决定的的机会。
自发活动时间
鼓励儿童大胆尝试,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和做事的愿望。
保护、欣赏儿童独特的想法、做法,给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
解读5:良好的行为倾向
专注力和坚持性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初步的任务意识和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质。
计划性和控制力
让儿童在参与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中获得积极体验,增强行为自控能力。
总结与反思能力
要把操作和直接经验之后的总结与反思机会留给幼儿。教师不要“忙着教”。
六、健康领域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解读1:安全感和乐观态度
安全感来自积极的情绪基调,不是来自溺爱和过度保护
依恋关系和师幼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信任。
乐观态度也不是来自温室环境,而是来自战胜小挫折和小困难的经历。
安全感和乐观态度是良好适应能力的基础。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⒈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和打骂。
2.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
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冷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问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锻炼的习惯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解读2:独立性和自主性
把教室还给幼儿,把活动还给孩子
让孩子有多种选择
让孩子参与活动的计划和设计活动
七、语言领域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指南》中的语言细则
听与说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解读1:口头语言的发展
语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语言教育中依然有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的问题;
语言教育内容依然有和幼儿当前学习经验相脱离的问题;
语言教育过程依然有“重教轻学”的问题。
如果教师重视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的交流,就不会介意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是学会了“五彩缤纷”还是学会了“红彤彤”,因为孩子不用这个词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如果我们过于重视孩子的语言形式,就可能影响孩子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影响孩子对用恰当语言表达某一种情境的自我认同,甚至影响孩子交流的兴趣。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绘本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
1、从封面猜故事。
2、不要漏过环衬。
3、会讲故事的扉页。
4、朗读正文毋庸质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
5、并未结束的封底。
环衬
图画书的环衬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
《我们去猎熊》说的是一家人又蹦又唱地去捉熊,结果熊没捉着,一家人反而却被熊追得落荒而逃……。它的前后环衬是同一个场景,都是一片看得见熊洞的海滩。但前环衬风和日丽,远处有帆影,天上还有海鸟在飞翔;而到了后环衬,不但天变黑了,帆影和海鸟也都不见了,只有一头孤零零的熊失落地走在阴霾满天的海滩上。
《隧道》是英国超现实主义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最饱受争议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前后环衬画面的背景是相同的——左边是花卉图案的墙纸,右边是红色的砖墙,分别象征了女孩与男孩。
八、社会领域
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影响。
安全感和信任感:自信和自尊
认同感和归属感:规则意识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喜欢交往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解读: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性是一个人发挥其能力的前提
亲子关系
师幼关系
同伴关系
现存问题:注重社会知识和说教形式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二) 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措施:
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集体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规则游戏
把同伴冲突和错误当成教育的时机
教育价值判断;儿童发展诊断;教育对策选择
评价的针对性
赋予儿童权利
提供服务他人的机会
九、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育建议】
1.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观察。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
2. 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3. 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4.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解读:探究是科学与数学的灵魂
现存的问题:
重结果,轻过程
皮亚杰的知识分类
是发现和建构关系,而非记忆关系;
是要利用关系,而非知道关系。
十、艺术领域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解读:感受与表现
艺术教育不是技能训练
问题:
重表现,轻感受
重创造,轻审美
重成人标准,轻幼儿视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