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5
这是二年级长度单位,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你预习:二年级上册P1-2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
学习目标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文讲解
例1,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测量同一长度,量得的数量不同。先让孩子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孩子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测量不同长度,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让孩子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孩子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孩子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5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孩子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辅导精要
让孩子读“编者的话”,了解本册课本的部分内容和学习方法。
让孩子读“目录”,从单位课题了解本册课本的学习内容。
接着,要学习的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打开课本第1页,看主题图,看图说图意。同学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有的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有的测量剪刀的长度,有的测量铅笔的长度,还有的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有的同学说:“这边大约7个1角币长。”有的同学说:“我量出这边有5个曲形针长。”还有的同学说:“有5把小刀那么长。”
家长问:还有的同学用什么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经过观察,孩子说:用三角形学具和木块。
家长再问:怎样去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孩子可能说:用一个短的东西和一个比较长的物体比一比,就能量出一个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了。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如例1左图)。可以让孩子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量的时候,家长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量完后,让孩子用一个数分别记录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这时让孩子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让孩子看到,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如例1右上图)。让孩子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或用“一”等去量桌子、铅笔盒、剪刀等物体的长度,用一个数记录测量结果,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让孩子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如例1右下图)。
“做一做”
第1题,将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5个□,让孩子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如果孩子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第2题,让孩子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孩子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既可以让孩子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第3题,是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测量的方法类似第2题,只对着所量物体的左端摆放1个正方体,而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孩子在脑子里完成。如果孩子看图估测有困难,也可以让孩子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在用实物进行测量时,无论是用一个一个摆放实物的方法,还是用一个实物一次接一次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都应提醒孩子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习小结。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文具盒比数学课本的宽更长,量出的结果都是5。其原因都是“标准”惹的祸,不同的标准,量出的结果就乱七八糟。所以,应该把标准统一起来。如用正方体的木块做标准去测量小刀、橡皮、曲形针、蜡笔,测量的结果就比较准确。
练习测试
快快让孩子做做吧!
作为一名草根教师,觉得这些题目对你有帮助,请多多分享给其他人,希望更多些人了解我们,了解阳光数学课堂,每一分钟地阅读,都会让你们有一点进步!衷心感谢!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2)、电脑屏幕长25( )
(3)、讲台长约130( )
(4)、一棵大树高约5( )
(5)、一幢大楼高20( )
(6)、跑道长400( )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